被秘書引進德式馬董事長辦公室稍稍坐了一會,黃華德就帶我們到簡報室,兩個小時中,本來要詳細的瞭解公司的成長歷程,到後來,看得最多的反而是南海震災記錄,螢幕上,只見他專注的照顧災民、為災民釘帳蓬、煮大鍋飯……。
說起企業管理文化,黃華德用簡單有力的「關懷」二字來詮釋。德式馬每年捐出總營業額百分之十給慈濟,也因此,德式馬人,就是慈濟人。
「人都因為有個『我』作中心而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得淡一些。」這句證嚴法師的話用來觀察歷屆理事長的參選,讓黃華德升起許多感慨:「歷經蔡永勳、蔡光職、林希哲、徐榮華及現任蔡昭倫多位理事長,他們的行事風範都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他也瞭解,一碰到選舉,只要有兩位以上表示有意願參選,無論風度多好、心胸多大,難免經過一番對決,需要包容與時間來彌平,歷屆理事長有經過兩雄對決,也有不想當而被推上枝頭者,也有憑著毅力百屈不饒的,更有水到渠成者,不論那一種,確實都與本身的參予息息相關。
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已十餘年,賜法號為「濟正」,上人在第一年皈依時就給他這個法號,讓他十分驚訝與歡喜:「我覺得自己實在一無是處,如還說有所價值,就一『正』字,為人處事,於公於事,從不取之於公之非份於一絲一毫。」
十數年來,上人教他知足、感恩、捨就是得,付出無所求,而且要存著感恩的心,事業最終的價值就是能夠力行於志業,利於人群、社會。因此黃華德一再呼籲不論成衣公會或紡拓會,紡織業界的歷史一定要有大愛的腳印、記錄,才能符合普世的主流價值,台灣紡織業界才能算有所成就,才能被世界、業界所敬重。
「製衣業屬於艱困的傳統工業,德式馬企業能存活至今,實在彌足珍貴,尤其在這麼競爭及艱難的大市場環境下,能夠屹立不搖,甚至逆流而上,很是難得。」有此成果,在黃華德看來,不僅只靠努力,而且必需深具使命感才能讓企業力爭上游、長生不息。
道別的時候,黃華德拿了兩本證嚴法師寫的靜思小語做為小禮物:「有智慧的人能捨,能捨就能得,得到無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