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地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異常,災難頻傳,使得「周一無肉日」等與環保減碳議題相呼應的活動蔚為風潮。在台灣,也有人在八八風災後發起無肉日活動,面對提倡素食主張的方興未艾,除了口腹之慾,許多民眾仍難脫對素食不夠營養的觀念,不過營養師強調,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一開始不習慣吃素,可以先從每餐減少葷食開始,以漸進的方式享受吃素的好處。
其實葷、素兩者間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蛋白質的來源,選擇素食者,可以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黃豆、毛豆、黑豆等來取代葷食的海鮮、家禽、家畜,病人也一樣,只是沒有選擇動物性蛋白,但營養不打折。
現代飲食較精緻,營養豐富甚至過量,可以做一些機能上的調整來做身體的環保。像是高量的纖維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可做腸道的環保;而植物化合物,包括抗氧化營養素,能做體內和細胞的環保,吃素不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可讓自己的身體與環境都喘一口氣。
全球畜牧業早已成為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每年在肉類產製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交通運輸的百分之四十,佔全球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十八,而為了提供畜牧業飼料所濫墾的雨林,更讓儲存二氧化碳的功能大受影響。面對大自然的反撲,英國流行樂手推動周一無肉日,大家一起來吃素,既可做體內環保,也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