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高醫附醫婦產科詐領健保費,遭處分停約一年,健保局要求停約期間仍應提供婦產科服務,否則將取消醫學中心資格,但同意可繳交去年婦產科一年營收作為替代罰金,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呼籲,若醫院真的擔憂停約的效應,健保局更應依法執行,才能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局不是沒有對院所停約過,但過去違規的小型診所,寧可接受停約也不罰錢,因為換個負責醫師就可東山再起;至於像這類規模較大的醫院,因一停約就必須收自費或免費,導致無法經營下去,但收掉此科別又會失去醫學中心資格,若訴願仍失敗,醫院勢必會繳交罰金換取繼續與健保特約。
她也質疑,當醫院提出維護民眾就醫權的理由,希望以其他替代方案取代停約,但是可曾想過,就是因醫院的督導不周,忽視患者權益在先,才讓詐領健保費的案件屢傳不鮮,況且健保局此例一開,如何建立公權力?
主持「飛碟午餐」的名嘴鄭村棋,昨天訪問衛生署長楊志良時,也對健保局願妥協改處罰金不以為然,指出衛署的大刀總砍不下去,這次只算略施薄懲,然而醫療以營利為導向的積弊已深,須下猛藥才會讓醫院怕,他認為台灣就醫這麼方便,假使政府願意提供民眾轉診協助,為什麼要怕醫院倒?
滕西華表示,現今醫療管理已接近瘋狂地步,醫師甚至被要求背負不合理的「業績」壓力,所以當有醫師鋌而走險,不只反應醫院的文化出問題,也顯示醫院評鑑沒有發揮功效,目前均採取事先通知而非抽驗的方式,因此許多醫院只有評鑑當天的人力、設備符合標準,加上由總分評定的方式,自然很難防弊或做好病人安全。
滕西華建議,評鑑複評時應針對出錯的重點項目,加重分數比重,不過高醫是醫學中心,要說院方完全沒過失,實在很難讓人信服,她認為取消醫學中心資格,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