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 ———獬豸

賈增妍 |2010.04.06
2611觀看次
字級

獬豸(ㄒㄧㄝ ㄓ),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獬豸並不是一種具體的動物,前期的形象類似羊、牛、鹿等動物,《說文》:「獬豸,獸也,似山羊,一角酘酘獬豸,獸也,似牛,一角酘酘」後期則以虎、獅、麒麟等猛獸形象出現。

無論獬豸的形象怎樣變化,頭頂上突出的、用來抵觸邪惡的尖角,卻是最大的特徵。因此,獬豸又被稱作「獨角獸」。

中國古書中對獬豸多有記載,其中漢代楊孚的《異物志》對獬豸特性的概括描述最有代表性:「北荒之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別曲直。見人鬥,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獬豸極有靈性,能辨曲直善惡,見到有人相鬥,就會用角抵觸理屈之人;聽到有人相爭,就會用嘴咬無理之人。

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如《述異記》云:「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傳說堯舜時代掌管刑法的皋陶,審案時遇到值得懷疑又不能一下定罪的人,就放出獨角神羊來判別,十分靈驗。《後漢書.輿服志》載:「獬豸,神羊,能辨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捕獲一隻獬豸,仿照其形制成帽子。

秦代正式確定執法御史戴這種帽子,稱「獬豸冠」。東漢時,獬豸冠被冠以法冠之名,「法冠,執法者服之,或謂之獬豸冠」,後「獬豸冠」成為司法官員的代名詞。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一律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獬豸圖也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的飾品,開封府門前的照壁上就刻有一幅巨大的獬豸圖,既表示明辨是非、執法公正,又含有威懾邪惡的意思。

獬豸與法律有著不解之緣,還可從古體的「法」字看出。「法」字古體寫作「←」,「←」字從「廌」,「廌」就是獬豸。「廌」、「法」二字組合,代表判斷曲直的法律;又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公正法律的象徵就這樣被認定下來。

由「←」到「法」,「廌」字雖然被隱去,但獬豸的象徵意義並沒有消失,至今獬豸的形象還受到執法者的推崇。  

獬豸又稱「鎮墓獸」,歷來被看作是驅害避邪的吉祥瑞物。帝王陵墓神道旁的動物石像中就多有獬豸的形象,在一般人的墓葬中,也常隨葬獬豸以鎮妖避邪。

總之,異獸獬豸的出現,寄託了古人追求司法公正的社會理想,也體現了古人求利避害的趨福心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