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修持假觀,以慈悲心故,示現有病,於方便土(注1)中,觀所有眾生猶如己子。因子生病,故父母也病,因此以自身的疾病來慰愍其子。孩子的無知病痊癒,父母的病也就痊癒了。是名「別教慰喻有疾菩薩」。
又觀此病,乃因緣無自性生,當下即是法界;而諸眾生,無法了知此即是中道,此中道理尚未顯明,故隨無明煩惱,沉沒於變易的生死大海。經上說:三賢、十聖(注2)住果報,即是實報的因果病也。為此義故生起慈悲心,願拔除無明煩惱苦、獲得究竟解脫樂,是為有疾菩薩用「中道觀」調伏其心;因心調伏,故滅除疾病而痊癒。
菩薩修持中道觀,以慈悲心故,示現有病,於實報土(注3)中,觀所有眾生猶如己子。孩子既然有病,父母也會跟著病,因此以自身的疾病來慰愍其子。孩子的無明病痊癒,父母的病也就痊癒了。是名「圓教慰喻有疾菩薩」。
如是空、假、中三種疾病觀法,皆是一心中生;一觀(中道觀)即能調伏其心,這樣的慈悲,能普遍十方,亦即是普門示現,如是慰喻,一音能演說一切法;為使容易了解實相,故有三觀的分別;依實際來說,此即是不思議的慈悲。
以上所說的道理,生起慈悲心的弘願,如維摩居士住常寂光土,而能於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化現。故知一切法身的菩薩,也都是如此!
《維摩經》中,維摩長者生病,世尊派遣大眾前往探病,但維摩詰居士智慧高超,無人敢前往;如:國王知道長者有病,不敢前往探病;二乘聲聞、緣覺雖已證得空慧、不執取於相,也推辭不能勝任探病之事;菩薩雖然了知客塵的緣起法,但也往往被維摩居士所屈服。只有文殊菩薩,與維摩智慧相當,故能堪任探病之事。(待續)
注解:
1.方便土:二乘等已斷三界見思惑盡,出生彼土。
2.三賢、十聖:十住、十行、十迴向為三賢,初地乃至十地為十聖。賢者發似解而伏惑之位,聖者發真智而斷惑之位。於此該收菩薩乘之因位。
3.實報土:斷除一分無明之菩薩所生之處。乃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之菩薩所居之果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