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明「菩薩法界」觀病患的情形:
「菩薩法界」中,菩薩是修六度萬行而成就佛道;所修「六度」是對治菩薩修道中的「六蔽」,所謂:慳貪、悔犯、瞋恚、懈怠、散亂、愚痴。
若菩薩觀此病,皆是由於愛惜身命、財物,才引發眾多的煩惱,此為觀「慳吝蔽」;有此病患的產生,是由於持戒不完善,而導至多病短命,此為觀「破戒(悔犯)蔽」;有此病患的產生,也是因為心志下劣脆弱,不能忍耐,導至不能維護身神,此為觀「瞋恚蔽」;有此病患的產生,也是由於精進力薄,沒有善業可以補償(有精進力,內則可補助正道,外則可以免於災難),此為觀「懈怠蔽」;有此病患的產生,也是由於沒有禪定力,才為病惱所侵,此為觀「散亂蔽」;有此病患的產生,也是心中少智慧的緣故,無法通達無常、苦、空、無我的義理,導致受此病苦,此為觀「愚痴蔽」。
今菩薩以自己的疾病經驗,愍念眾生疾病的苦,生起慈悲心,而發四弘誓願、願行六度,廣度一切眾生。捨去慳吝(布施)、隨順事理(持戒)、安於忍耐(忍辱),勤加精進(精進)、端正心意(禪定),覺悟無常(智慧),是為「因病起六度菩薩界」。此為「藏教」菩薩的觀法。
又,觀此病,了知是從前世妄想顛倒各種煩惱所生,這樣的妄想煩惱,是沒有真實性的;乃至我及涅槃,也是無自性空。如此觀照,是名「因病起通教菩薩界」。
又,觀此病雖然是畢竟空相,有各種感受,但於空中是沒有真正的「受」者,現在尚未具足佛法,故不應滅「受」而取證,是為「因病起別教菩薩界」。
以上所說聲聞、緣覺、菩薩等觀法,於病患因為觀照不同而次第出生,是名「思議境」,不是圓頓止觀今要說的觀法。
以下解釋「不思議境」,從義理乃至從悲心而說。內容上,先解釋什麼是不思議境後,再依空假中三觀、十乘觀法來作分析:
所謂不思議境:一念病心生起時,不是真實存在,也不是完全沒有,此即是法性、法界。一切法的法性與病的法性(因緣所生)是相同的。不思議境,唯法界的總相,而沒有九法界的差別。如:如意珠,具不空、不有,不前、不後的特性。病也是如此,絕言離相,寂滅清淨,故名「不可思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