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持續下降,不但政府擔心,全世界也都憂心忡忡,各國政府雖然祭出各項鼓勵生育措施,但效果大都不顯著。
內政部繼打出百萬徵口號後,次長簡太郎提到應該讓社會接受未婚生子,並讓他們跟婚生子女享有相同的權利,但社福團體認為,如果社會沒有達成共識,及完善配套措施,恐怕會產生更多問題。
我以為,如果能有效刺激生育,讓人口成長,內政部的意見並非不好,也不用太顧慮世俗眼光,或認為是棄守道德,例如瑞典政府不管婦女有沒有結婚,只要生孩子,在法律和福利上都是一視同仁。
未婚生子也是另一種「生產報國」方式,相信國人未婚生子者一定不在少數,而且不少女強人、演藝人員也是如此,她都有苦衷,或有自己的想法,在多元開放的社會,應該被尊重,而國內目前提供的社會福利補助,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對她們而言並不公平。
雖然未婚生子不值得鼓勵,但對提升生育率當有一定的助益。如內政部有意對未婚生子的相關社會福利法制化,讓非婚生子女也可享有和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或許應可考慮。
不過前提是,政府一定要有相完善配套,否則,衍生的問題恐怕會更大,非但不能顯效果,反而會有後遺症,這是在法制化前必須審慎的研擬。
宋隆俊(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