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健保改革法案,終於在眾院過關,最大的勝利當然還是屬於歐巴馬與美國民眾。
柯林頓總統在一九九四年力推健保改革法案,但當時民主黨並沒過半而失敗,他的夫人希拉蕊轉把此當作參選總統的重大政見,後來更成了民主黨的重大訴求,而在二○○七年三月底至四月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健康照顧計畫黨內辯論,希拉蕊與民主黨另一名參選人愛德華,都推出自己的計畫,但歐巴馬卻是空白。
後來歐巴馬勝出,更當選了美國總統,無疑地不是只靠歐巴馬個人魅力,他堅持力推這項一九六五年以來,美國醫療保健最大幅的改革計畫,也是主因。
歐巴馬上任以來,一直把個人政治聲望與這個改革法案綁在一起,強調自己是承續羅斯福總統一九一二年新政理念,不過,法案是採「對富人增稅,補貼窮人醫療費用」,預計十年要花九千四百多億美元,共和黨抨擊會讓國家預算赤字更惡化,也會剝奪病患自由選擇的空間。
此外,國會雖然通過此一法案,歐巴馬健改仍有一大障礙,美國目前有許多州質疑健改法案侵犯州的自主權,增加財政負擔,擬在法案過關就興訟抗爭,至少三十六個州的議會有意推動立法修法,要保護州對健保的選擇權。
歐巴馬的健改其實是從無到有,這一路走來,雖然受到反對黨與富人的杯葛,也許十一月的美國期中大選,民主黨可能大量流失選票,但卻讓三千兩百萬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民眾,得到基本的保障,歐巴馬的堅持就在此,只要是對的改革政策就該堅持,個人或政黨的前途是其次。
這是民主政治中最珍貴與最應該做的堅持,台灣目前也與美國相似,馬政府的健保、公務員考績、土地房屋,甚至黨務等改革,不但遭杯葛、阻力,未來五都選舉、總統大選也可能流失選票,但只要是對全民有益的改革政策,就應該堅持。
馬總統及政府團隊要借鏡歐巴馬,因為這才是國家領導人、有為政府應有的作為。
孔言(台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