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治療骨刺 中醫有方

蘇聰明 |2010.03.22
2931觀看次
字級

當一節節脊椎間的軟骨,因退化、磨損,失去原有彈性時,脊椎的關節面,便可能長出一些增生的骨頭,就是俗稱的「骨刺」,這是脊椎在退化過程所產生的一種現象。

根據醫學統計,骨刺是在各個年齡層都會發生的,如果用X光來診斷,十五歲左右的人中,約有百分之二十有骨刺形成,五十歲的人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會有骨刺的問題,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約有百分之九十長了骨刺,顯示骨刺應該從年輕時即開始預防。

理論上,骨刺較容易發生在關節活動較多較大的地方,例如頸椎、腰椎、膝關節及足關節處,常因過多活動或負重後使疼痛加劇。

從門診中發現,向前凸出的牽引骨刺,並不一定會造成症狀,但該節椎體較容易受傷害,向後或向側長的骨刺,若壓迫到神經或脊髓,就會引發症狀,造成上肢、下肢出現痠麻、疼痛、無力等反應,就必須立即就醫。

中醫認為骨刺的發生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內因是由肝腎不足、精血虧損、氣滯血瘀所引起;外因則為外感風寒濕邪及勞傷負重對關節造成損傷而導致。所以治療骨刺應以「袪風利濕」、「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的藥物為主。

臨床上,中醫治療骨刺常以「骨痺湯」為主方,再依患者的情形來給藥,如頸肩痛加葛根、薑黃;腰痛加杜仲、續斷;膝蓋痛加獨活、松節;足跟痛加防己、木瓜等,以增強療效。

除了藥物治療,也可配合外敷或針灸來減輕骨刺的病情,例如用「骨刺膏」貼敷患處、或針灸腎俞、八(骨翏)、秩邊、豐隆、委中等穴,達到消炎止痛效果。

中醫臨床驗證,絕大部分的骨刺經中醫治療後,疼痛就可以得到緩解,而逐漸痊癒,但如果神經壓迫的程度太厲害,保守療法無效時,就必須考慮開刀。

另外,患者要注意坐姿、不要讓背部過分受力,可利用游泳,強化背部肌肉,但嚴禁選擇快跑、跳繩等對下體衝擊力較大的運動,以免加重症狀。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蘇聰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