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本經】劉興麟愛家 不當新貴當酪農

羅智華 |2010.03.24
2160觀看次
字級

對旁人來說,科技業或許較容易累積財富,但對他而言,酪農業卻是凝聚一家人情感的動力來源,他很珍惜能為父母分憂解勞的機會。

 

清晨四點多,當多數人還賴在被窩裡好夢正甜時,桃園楊梅東昇畜牧場第二代劉興麟已開啟一天序幕,在牧場裡忙著堆起一把把牧草準備餵食上百頭乳牛,等到牛兒全部「用餐完畢」後,這才走回家匆匆吃早餐,緊接著又開始繼續擠牛奶、修牛蹄的工作。儘管流程繁複,但劉興麟做起來卻手腳俐落,很難想像去年此時的他,還是個整天埋首電腦前寫程式的竹科工程師。

「老爸常說酪農業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就連除夕夜也得先餵完乳牛吃草後,才能全家圍爐」劉興麟笑著說,一般人只喝過牛奶,但不一定知道製造牛奶的辛苦。他也是實際投入酪農產業後,才知道原來這一行不只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還得看老天臉色吃飯,只要氣候不穩定就容易影響植物生長、導致國際牧草價格飆漲,連帶也讓酪農業成本上升。而種種「意想不到」的風險,也讓台灣近年有不少小型牧場因而關門大吉。

雖然身為「農家子弟」,劉興麟坦言,其實自己從小到大都未想過要「繼承衣缽」,就連父母也因為覺得當酪農實在太辛苦,希望他能「另謀他職」。直到前兩年,劉興麟在牧場裡看到日益老邁的父親,吃力搬著牧草的佝僂背影,讓他既不捨又心疼,心裡萌生「回來幫忙」的念頭,經過一番長考後,他毅然遞出辭呈,回家接棒。

相較於時下許多「為自己活」的年輕人,正值而立之年的劉興麟,卻決定終日與乳牛、牧草為伍,在不少人眼中看來,卸下「科技新貴」光環似乎有些可惜,但只見他聳聳肩笑著說,每個行業都有不同意義與價值,對旁人來說,科技業或許較容易累積人生財富,但對他而言,酪農業卻是凝聚一家人情感的動力來源,他很珍惜能為父母分憂解勞的機會,孰輕孰重,他看得很清楚也從不後悔。

或許是天公疼憨人,身為酪農第二代的劉興麟,想都沒想過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竟然是拜牧場乳牛所賜!「老婆大人」正好就是定期來為乳牛健檢的獸醫董佳琦,夫妻倆都忍不住笑著說:「這真是奇妙的緣分!」

「當時在科技業工作的他,只有放假日才能到牧場幫忙,而我則是周一到周五,才會來幫乳牛健檢」畢業於中興大學獸醫系的董佳琦說,原本看似兩條各自獨立的平行線,卻因為「未來婆婆」從中牽線而有了交集。而起初並沒有結婚念頭的兩人,更不知道為什麼彼此愈看愈順眼,從一開始的互不相識到決定攜手一生,就連親朋好友看到這對「酪農與獸醫」的有趣組合,都忍不住打趣道「這下子連乳牛看病的獸醫費都省下來了!」

而從獸醫搖身變為牧場媳婦的董佳琦則笑著說,也許是夫妻倆真的天生注定跟牛有緣吧,就連兩人的愛情結晶也是誕生於牛年的金牛座寶寶,讓為人父母的他們已經開始擔心,女兒長大後會不會也有一副「牛脾氣」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