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要的投資資產類別中,除了存款,另一項具有固定收益功能的,就是債券。所謂債券,顧名思義,就是舉債的憑證,更精確一點的說,是政府或是企業向外界舉債的憑證,分別稱為公債和公司債。
既然是舉債,當然要約定支付的利息是多少,以及多久之後償還本金。所以,債券就會有票面利率以約定利息水準,以及債券該把借款償還給債權人的到期日,這也是為什麼債券具有固定收益的特性。
不過債券是由政府或企業所發行,具有舉債金額高,也就是票面價格高的特性,一般大眾不易參與投資,所以更接近投資大眾的,是債券型的共同基金。透過共同基金集合眾人資金的方式來投資債券,讓小額投資人也有機會參與債券投資。
基於上述債券的運作方式,投資大眾容易對債券產生一種印象,覺得債券既然是定期支付利息,期滿了就會償還借款本金,那麼債券投資應該不會產生虧損。事實卻不然。債券基於固定收益投資的特性,所以價格的波動風險確實不像股票那麼高,可預期的債息收入也比股利穩定,但是依然有其投資風險存在。
債券投資具有兩項主要的風險,第一個是信用風險,也就是借款人到了約定期間,無法按時支付利息或是還債的風險。例如某家企業發行債券,但是在債券到期之前,這家企業卻倒閉了,無法如期還債,投資人也就血本無歸了。有時候失去償債能力的也可能是政府,像是先前的俄羅斯及阿根廷,到最近的希臘債券危機,都屬此類,也因為發行的機構償債能力或可信度不同,所以需要支付的利息水準也不同。信用差的,自然得付高些的利息才能吸引買主。
債券投資的另一項風險,是投資過程中債券的價格波動風險。並不是每個投資人購買了債券,就會一直持有到債券到期,而是可能會將它提前出售給其他人。事實上,全球債券市場上各種未到期債券的交易是十分大量而且頻繁的,尤其是讓大眾投資的債券型共同基金,更是時常交易基金所持有的債券,試圖獲取更好的投資報酬,也因此,除了本身的票面金額外,這些債券每天都會被重新評價,以決定他們目前在市場上的價值。
隨著外在環境的不同,例如利率高低的變化、投資市場上的信心、景氣的好壞,以及當時股票市場的情形等等,債券的市價會不停的波動變化,當然就有價格波動的風險,有時利率環境變動大的時候,債券價格也會出現大幅的波動。
由上可知債券投資並非沒有風險,不過因為它的特性,每當股票市場表現不佳時,投資人通常會以債券做為替代性的資金去處,使得這兩種資產通常呈現不同的績效走勢,若是將其結合,可達分散價格波動風險的效果。
安睿理財諮詢專線:(○二)二七一三三九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