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旗手 村上春樹

陶蘭 |2006.05.28
1085觀看次
字級

日本自有作家創作以來,村上春樹是從古至今最受海外歡迎的作家,在日本,每七人就有一人讀過「挪威的森林」,最新的小說「海邊的卡夫卡」在美國已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由小說改編的「東尼瀧谷」在美國上映,票房也如預期,圓了他在美國廣為人知的大夢。
 
頑強的反抗態度

村上生活嚴謹,九點準時上床,從不失眠,也不作夢。不用鬧鐘,早上四點準時起床,一天固定生產四千字。「我只管前進,絕不回頭看」他提到,海明威也是這樣。

日本評論家形容他是「和魂洋裝」,挺進歐美書市時,掌握極有利的優勢籌碼,「具有現代感、歐美風,又強烈擁有東洋的思想性、感受性和生死觀」。村上春樹不諱言,神戶度過的青春期,讓他對日本文學絲毫不感興趣,反倒深受美國通俗文化,特別是流行音樂關鍵性啟蒙。他由硬派推理如偶像雷蒙‧錢德勒與科幻打開文學眼界,後來更發現《大亨小傳》的費茲傑羅和《冷血》的卡波特。轟動日本的人氣書《挪威的森林》英譯推出後,就有美國評論家發現,字裡行間充斥著西方文化符號:披頭四、海明威、沙林傑和錢德勒,「這樣的做法放大了日本小說家注目的視野,為他們的存在搭配國際化的背景」。

「村上熱」燒向英語世界已多年,號稱「九十年代版《挪威的森林》」長篇新作《人造衛星情人》與九五年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紀實報導《地下鐵事件》英譯本先後問世,《紐約時報書評》用大篇幅替村上春樹擴張在英語讀者群中的知名度,搧風點火。

不可否認,村上春樹這位「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在國際文壇已闖出個人名號,九九年英譯鉅構《發條鳥年代記》躋身愛爾蘭IMPAC都柏林大獎最後決選名單就是明證。他「一點點虛無、一點點無奈、一點點叛逆與一點點寓言式的嘲弄」形塑的個人風格異境,相當獲得西方評論界青睞,紐約時報書評人就稱道《人造衛星情人》讓人跨出現實的邊界,轉進夢的飛翔天空。
 
今年,他到哈佛擔任駐校作家:「美國文化已在我身體根深柢固,我從年輕時就不讀日本小說,那太無聊了。」他自己去紐約找經紀人、找出版、找編輯。說他孤傲,也有跡可尋,他盡量跟文壇保持距離:「我不認為自己屬於日本文壇,我完全不屬於他們的世界。」更甚者,還抱著頑強的反抗態度。

文字像井一樣帶來平靜

為何總是能抓住年輕讀者的想法?村上竟這樣說:「其實自己看青少年,好像看到外星人!」不過,因為村上一直缺乏隨著年齡增長會累積的東西,像工作、小孩,所以年齡對他而言,好像消失了一般。又因為村上沒有小孩,他幾乎把讀者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因此有了「海邊的卡夫卡」這樣的作品。

村上春樹的小說對於華人世界已造成驚人影響,這股閱讀甚至創作模仿風潮不可忽視。台灣讀者說「村上春樹的文字像井一樣」、「帶來平靜」、「讀村上十分神秘」;大陸讀者則說,「村上春樹腦袋瓜就是好使」、「真個可愛」、「好玩兒」。
 
台灣的讀者更因村上的《爵士群像》及其他小說中不斷提及的爵士樂,而出現許多新興的爵士樂迷。滾石唱片公司還因此把村上喜歡的爵士樂集合出成一張CD專輯,另外也針對古典樂出版了「遇見村上春樹的古典物語」CD。比莉哈樂黛、班尼固德曼也因此成為台灣村上迷熟悉的爵士演奏演唱者。

村上現象全球蔓延

原本有意移居美國發展的村上春樹,一九九五年日本兩樁影響巨大的災難事件,一月死傷慘重的神戶大地震與三月爆發的奧姆真理教地下鐵毒氣攻擊罪行,令他決定由麻州劍橋大學打道回府:「就好像費茲傑羅一九二九年人在歐洲,一聽說美國經濟崩盤,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回家的時候。」他不但訪問了六十二位毒氣攻擊事件的生還者,於九七年出版《地下鐵事件》,呈現受害人肉體與心靈的痛苦煎熬;為求平衡報導,把發言權交給奧姆真理教信徒,聽聽辯方說法,他又於九八年完成《後地下鐵事件》,瞄準心靈空虛、無法融入社會價值規範,冀圖藉宗教逃避的次文化團體組成分子的性格特質。

事實上近距離的社會切片觀察,使村上春樹創作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一九八七年《挪威的森林》是揮別三十男人的青春懺情錄,九九年《人造衛星情人》儘管宣稱延續《挪》書氣味,但村上的生死觀發生轉折,不再拘泥於生命中的失去,「從死的方法反向逆推出活的可能」。千禧年針對神戶大地震特寫的短篇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把時間聚焦在九五年兩次災難間「三明治般的二月」,最徹底的絕望中,故事主角替不失望的小說家坦露了心聲:「以後開始寫不一樣的小說吧,黑夜過去,天色亮起來,相愛的人在那光明中緊緊擁抱,就像一直有人作夢期待已久的,那樣的小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