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爸心聲】資訊不透明 補助設限多

高堂堯 |2010.03.07
69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經濟、社會大環境不佳,導致民眾對生兒育女興趣缺缺,台灣的生育率更「down」至全球最末位,政府也不斷端出刺激生育率的藥方,特別是各項補助措施;然而,「宅神」朱學恆卻直指政府面對未來人口危機的態度太過消極,甚至可以用「荒謬」來形容。

因翻譯《魔戒三部曲》而名利雙收的朱學恆,立業後也跟著成家,去年五月和已懷孕的女友結婚,孩子在十一月呱呱墜地;做了四個月的奶爸,朱學恆的深刻感受卻是「台灣環境對有子女的家庭相當不友善」,於是近來頻頻在個人網誌和媒體上發表意見。

朱學恆表示,周遭友人多半著眼於環境惡劣、經濟能力不足,不願生小孩,政府若真體認到人口老化的嚴重性,就該無所不用其極地去鼓勵生育,可是實情卻非如此;他指出孩子出生一段時間了,但自己還弄不清楚公家生育補助項目、申請條件等,因為沒有任何政府單位主動提醒、宣導,相關資訊的公開程度也不足。

以各縣市的生育補助條款為例,朱學恆所蒐尋到最清楚的一份資料,並非公部門所提供,而是網友在三年前合力彙整的;「像我這麼『宅』的人,都無法從政府網站或其他媒體上找到我想知道的東西,更何況是一般民眾。」因此,政府即使有心「催生」,但資訊的不透明,讓民眾也無法放心「做人」。

此外,政府雖有多項生育津貼措施,但限制也不少,多數縣市都只針對中低收入戶做補助,一般夫妻得等到第三胎才能獲得補助;朱學恆說,即使是健保給付的產檢、生產,也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想做更詳細的檢測,如畸形兒預防判定,還是得自費,等孩子出世後,健保不給付的疫苗注射等花費,另外,不健全的嬰幼兒托育制度,也在在加重新鮮人爸媽的心理、經濟負擔。

對於內政部籲請衛生單位對人工生殖補助的提議,朱學恆表示,政府本來就該多方嘗試,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但那畢竟還是嘉惠少部分人,不符合大多數民眾需要。」在政策普遍不周全、不為人熟知的情形下,他認為政府略施小惠就妄想人民一起增產報國,無非是緣木求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