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曾志朗暢談 人生是一部大書

羅智華 |2006.05.26
873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中壢報導】如果人生像是一部大書,你會怎麼讀它?繼高雄輔英科技大學「通識唱頌講座」、以及輔仁大學與樞機主教單國璽的「宗教對談」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昨天在中央大學繼續展開第三場大學講演,與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從自身經驗出發,暢談人生這部大書。大師勉勵青年學子要像塊「海綿」一樣不斷充實進修,向外尋知識、向內求智慧,讓自己言行一致、內外兼修。而曾志朗則鼓勵大家建立閱讀習慣,從「書香」中品味人生智慧。

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央大學圖書館主辦的「人生是一部大書」講座,昨邀請星雲大師與曾志朗展開對談,由圖書館館長李瑞騰擔任主持人。現場座無虛席,不少人即使席地而坐也要來聽講,大家都希望透過這場「宗教家」與「教育家」的精采對話,幫自己把人生這部書讀得更淋漓盡致。而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中壢市長葉步樑、中央大學校長李羅權等多位貴賓也特別到場聆聽。

星雲大師侃侃而談表示,中國有句話「活到老學到老」,正說明了「人生是部大書」的道理,他認為每個人都應學有所長,並將專長貢獻社會。大師說,人生這部書,讀得好可以成聖成賢,讀不好則可能危害社會,即使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聖賢,但至少要求自己當個好人。或許有些人會埋怨為何自己不是出生在富貴人家,但他卻很慶幸自己生在貧困之家,所以能有那麼好的福分可以出家,入佛門後的他不斷讀書、寫文章,以文化方式來弘揚佛法;大師說他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和尚當好」,透過宗教力量來推行社會教化工作。

而曾志朗則形容人生不只像是一部大書,還是部「多媒體現代書」,人生雖有一些未知方向與曲折,但他一路走來一直堅持「為善」的原則。雖然社會難免有不公平之處,但不能因此怨天尤人,反而要努力突破困境,就如同佛光山長年在大師領導下,一直努力用悲心善行來照亮世界一樣,他相信只要多些人行善,社會就會少一些不公平。

談到對教育的看法,大師說自己一生中沒領過畢業證書,但除了吃飯睡覺外,很多時間都在讀書,對他而言,社會就是學校,每個人都是他的老師。如果他是教育部長,他會要求每位學生學習如何掃地倒茶、如何做人處世,讓一切從基礎做起。

而擔任過教育部長的曾志朗則認為「教育」就等同於「教化」,一個人的舉止修養可以代表社會文明的高度;他也強調社會教育的責任比學校教育更重要,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對談最後,大師並引用《華嚴經》、《維摩經》等佛教經典來為人生這部大書下註解,勉勵大家要「對自己不忘初心」、「對朋友不念舊惡」、「對國家做不請之友」、「對社會不變隨緣」。曾志朗則鼓勵年輕學子多讀好書、多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並懂得欣賞藝術之美,才能讓人生更美好。

吳伯雄表示,大師當年初到台灣,第一個掛單的佛寺就是中壢圓光寺,而他的父親更是在五十七年前就與大師結下善緣,很榮幸這次大師與曾志朗有機會前來中壢舉行對談。而李羅權則表示大師的人間佛教早已深入人心,大師的博學與曾志朗的多聞,相信能讓聽者受益良多。而葉步樑則推崇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表示這是淨化社會風氣的最佳良方。

在三場大學講演後,大師將於二十九日下午一點半、在台北大學商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第四場演說,以「尊重生命與社會關懷」為題,歡迎到場聆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