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北大學新開設「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課程,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或下午,四十名選課學生走入社區,訪視弱勢族群、送愛心物資,並免費替清寒學童課後輔導。
據媒體報導,授課老師表示,這門課程原本只開一班,但是反應熱烈,有兩百六十名學生選課,後來再加開兩班,學生對這堂課的熱中,令他訝異。
不過,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上課追求的是學問的累積與思考,大學教師應引領學生追求真理,開設這種課程恐怕更令人訝異。
開課老師說「學生的熱中,令他訝異」,不知這位老師是否以本位主義看事情。
學生熱中也許是有服務人群的理想,但也或許有學生認為這是一門「營養學分」吧!這門課程分為「愛心物資」和「國小課輔」兩個服務主軸,既曰「服務」,分數怎麼打?
在大學校園裡,多的是「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類的社團,無論服務弱勢團體、關懷身心障礙者、課輔偏遠地區學童、甚至到監獄探視受刑人,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
但這種學習與知識的追求,畢竟有所不同,把服務當成一門課程來選修,恐怕學生當成「營養學分」的成分更大,這個新課程恐怕有違初衷,也把知識的學習誤導了。
倪再新(基隆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