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方塊】尋找一棵菩提樹

陳怡蓁 |2010.03.02
922觀看次
字級



奚淞老師是我最心儀、尊敬的大畫家,他總是謙虛地自稱「手藝人」,大隱於市,沉潛在佛法修行與美術創作,最近好不容易請他出山,在美麗的三月,在中山堂,藉由個展與講座分享他多年修行的體悟。

年輕時赴法國學習西洋繪畫的奚老師,回國後任漢聲雜誌與雄師美術雜誌的總編輯,是典型的文藝青年。民國八十九年母親病重,與母親感情深厚的奚老師,開始以毛筆於宣紙上恭繪觀音菩薩,將白描觀音像貼於母親病房牆上,安慰母親。

一個月恭繪一幅觀音像,直到其母親過世,一共畫了三十三幅白描觀音。

我有幸多次造訪奚老師的畫室,站在大幅的白描觀音像前,仔細地欣賞著,奚老師以極細的筆繪出千條萬縷的線條,勾勒出溫暖慈悲的容顏,這需要一顆多麼專注的心方可辦到啊!我問奚老師為何要用白描的方式畫觀音像呢?他告訴我:「毛筆與宣紙是很敏感的,繪畫過程中需要調息平順,精神集中在一連串的流動中,達到一種定靜,我當時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禪靜』。」

奚老師的畫安撫病痛的母親,也陪伴他度過至親去世所造成的心靈震撼與驚懼,更安定了芸芸眾生。我的母親每天清晨念誦佛經,定會擺著奚老師的著作《自在容顏》,誦經後,打開書細細欣賞一幅幅白描觀音像後闔上,便覺得很安心,我一直覺得這是件很動人的事。

一九九二年,奚老師前往北印度,探尋佛陀一生的足跡,試著了解佛陀的智慧,接著以十年的時間,以油畫方式繪畫出心中的佛陀。奚老師巧妙運用光影變化,讓看畫的人感受到陽光灑在佛陀身上的溫暖,無形中拉近我們與二千六百年前聖人的距離。

面對科技與社會不斷變動的現代,人心難免浮動,煩惱迭生。有時抽一空閒,與先生明正拜訪奚淞老師,欣賞畫作,與奚老師話家常,總能換得身心輕涼,開心自在的下山,更開闊的角度面對世事。

我央請奚淞老師分享他多年修行與習畫的心得,奚老師自謙好久終於答應,他將首度公開分享「手藝禪」經驗。在家布置一個小角落,或練字、剪紙、雕刻,甚至為自己縫衣服,藉由各項手藝,使心專注當下,不會造作無謂煩惱,從而獲得心靈的安靜喜悅。原來佛就在自己心中,你若有興趣,不妨試一試,你也可以找到心中的菩提樹。

奚淞個展資訊:

主題:「尋找一棵菩提樹」

時間:3月12日—14日

地點:中山堂。

活動網站:趨勢教育基金會www.trend.org

(本專欄隔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