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民眾冀望政府的,無非是搶搭全球經濟復甦氣旋,翻揚台灣經濟景氣,然而當大家關注經濟復甦時,也提醒內閣應注意台灣人口成長遲緩,終將侵經濟的現實。
無論由經濟學理論或實務均一再驗證,一個國家經濟的榮枯,與人口成長息息相關,台灣去年與德國並列全球出生率最低國家,人口老化、少子化問題的嚴峻,不言而喻。
這也顯示,過去數年政府為鼓勵生育,所祭出的生育補助津貼、生育給付、育嬰假、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等短期獎勵補助措施,未見成效,勢將產生嚴重負面影響,衝擊台灣經濟發展,亟須政府正視並提出有效方案。
其實任何新興工業國家都無法免於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危機,歐美國家甚至在五十年前就面臨低生育率的問題,而由相關研究發現,各國採行的各項短期獎勵生育措施成效也不彰,惟有推動幼托公共化政策,減低年輕夫妻養育兒女的沉重負擔,才能逐步反轉低落的生育率。
最明顯的成功案例是法國,在採取多項補助生育措施都無成效後,將全國包括非婚生三至五歲幼童,都交付公立托兒所照顧,因而扭轉低落的生育率。因此,多個國家紛紛仿效、採行相關措施,以落實推動幼兒托育公共化,例如南韓政府不僅將低出生率對策機關,升級為總統直屬機構,每年編列約新台幣八百八十億元的嬰幼兒撫養補貼金預算,最近又將小學入學年齡由六歲提前至五歲;日本政府今年起將對國中以下孩童,每人每月發放一萬三千日圓的兒童津貼。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呼籲政府與其急病亂投醫,一再提出短期獎助生育方案,或是引起物議的補助不孕父母人工生殖方案,不如查考他國成功的案例,加速推動幼兒托育公共化,集各級政府之力,協助年輕父母紓解幼兒教養的負擔,俾能有效提振「生」氣。
趙麗雲(台北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