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漲漲 購屋難難難

高堂堯、羅智華 |2010.02.28
94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堂堯、羅智華專題報導】金虎年到、春滿乾坤,許多人不免在心中期許今年,生活上能有一番新氣象,諸如考運亨通、升職加薪,甚至情場得意,但是一提到「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恐怕是大多數民眾、尤其是年輕受薪族群,想都不敢想的悲願。

非理性狂飆 成民怨榜首

都會房價居高不下,各國皆然,但去年台灣都會地區的房價,卻以近乎瘋狂的速度一路飆升:根據「台灣房屋」的調查報告,單台北市的平均房價就上漲了百分之二十五,即將升格直轄市的台北縣也不遑多讓,達百分之二十二,直讓想買房子的民眾望屋興嘆;去年十二月,行政院所舉辦的十大民怨網路民調,「房價過高」毫無意外地位居榜首,相關話題也在今年持續延燒。

行政院長吳敦義去年甫上任,即提出「庶民經濟」、「苦民所苦」的施政概念,針對平民百姓仰之彌高的房價和不合理的房市現況,也拋出數項調整因應措施,包括徵收「豪宅稅」、興建機場捷運沿線的平價住宅,以及已行之年餘的青年夫婦或中低收入戶購屋補助等措施,然而,政策是否能奏效,仍需從人民的實際感受和多方意見加以細究。

晉身有巢氏 得靠富爸爸

「想買可是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街上一塊廣告招牌掉下來,都會砸死一堆吧。」老家在台中的陳小姐,今年二十七歲,來台北市讀書、從事媒體工作已近九年,長年在外租屋居住的她,一直有自己買房子的計畫;不過即使月收入將近四萬元,但扣除近一萬元的房租、加上生活費和貼補父母家用,「買屋本」的累積速度猶如蝸牛走路。

「要不是為了工作和收入,真的很想離開台北市。」陳小姐認為,大台北地區房價,受到太多外力的拉抬,諸如業者和媒體的炒作、捷運等公共建設的「加值」,未來大概只有三重等地區住屋,自己才負擔得起,不過,也必須接受當地治安問題和都市規畫紊亂等生活品質的劣勢。

相較於打算「白手起家」的陳小姐,同年的洪小姐與目前在大醫院任職的醫師夫婿,竟已在中山區和大安區擁有兩棟千萬「豪宅」;「其實那都是夫家公婆的投資啦!做我們的新婚居所和出租用。」洪小姐說,雖然小倆口經濟情況堪稱中上,但共同擔負兩房的貸款,加上孩子近來剛出生,壓力還是不輕。

「想在台北買房子,得靠天時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洪小姐說,像他們這樣剛出社會工作不久的小夫妻,若非雙方家長的幫忙,想靠自己購屋、置產根本是天方夜譚;顯然,當下的台北年輕上班族想一圓買屋夢,除了口袋不能太淺,還得要有一位有財可理的「富爸爸」支持。

市區買不起 郊區一樣貴

目前居住台北縣中和、任職金融業的葉小姐表示,為了擁有理想的生活環境,全家在一年前興起換屋念頭,沒想到房價愈飆愈高,許多過去屬於「低房價」地區的房價都跟著水漲船高,讓葉小姐看了直搖頭,大呼買房子真難。

儘管房價高得令人咋舌,但換屋意念堅定的葉小姐,仍不辭辛勞每周去看房子,在房仲介紹下,她從台北縣中永和一帶看到三重、蘆洲,甚至淡水、三峽,在周周看屋的情況下,她忍不住打趣說,自己快比學者專家更了解房價變化。

她表示,若不是親自跟屋主談房價,真的很難相信現在的房價竟如此之高,就連坐落於三重的四十坪房子,都可以喊價上千萬元,一般上班族根本無力負擔。身為購屋族,她很希望政府能想想辦法,才不會讓許多年輕人,都成了買不起房子的「無殼蝸牛」。

桃園占地利 房市錢景佳

鄰近大台北地區、都市和交通發展程度也愈來愈高的桃竹地區,似乎漸漸成為台北無殼族的「避難所」。

「大台北地區的房價高得太不合理。」在台北市工作的桃園人張小姐,本來也就近在台北租屋居住,後來卻選擇搬回家,每天早睡早起、通勤上下班;她認為台北市連租屋價格都高得嚇人,不選擇通勤根本存不了錢,也完全沒有在台北地區買屋的想法。

張小姐過去曾在桃園地區從事房仲工作,她指出,當地房價也慢慢有「台北化」的跡象,但除了桃園藝文特區周邊商圈,因建地飽和、鄰近高速公路交流道、生活機能優越,房價直逼台北縣主要市鎮水準,其餘地段則跟中南部相差不多;加上議價空間比台北大得多,過去張小姐就遇過許多台北的年輕客戶,到桃園工作也順道買屋,就算不住也著眼於未來的漲勢做投資。

展望未來,張小姐顯得悲觀,「M型化是趨勢。」國內經濟大環境長期未見起色,張小姐說,台灣許多年輕人都選擇到中國大陸等地擔任「白領勞工」了,平均所得沒有增加、房價又「漲聲」不斷,買不起房子是很正常的情形,短期內也難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