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兩市的捷運乘客不能在站內、車上喝水,立法委員認為過於不人道,特別是對病患與老弱,有虐民的可能,打算提案修法。
捷運公司對此表示,不能飲水除了是依「大眾捷運法」規定外,而且有維護站區清潔功能,及避免發生跌倒意外。
其實捷運內能否飲水的爭論,只是無聊的口水戰,修法開放捷運內飲水,並非難事,但問題的根源不在飲水,而是國人使用公共空間的水準。
就以公車而論,雖然沒有法令懲罰飲食,只是用自律自重方式,要求乘客共同維護空間品質,但相信大台北地區公車族,每天都可看見我行我素的「蠻族」,至於講手機聲響徹雲霄,其他乘客得飽受疲勞轟炸、震撼教育,亦是家常便飯。
今日台灣仍有人躲在公共建築、大樓洗手間內抽菸,在演奏會和課堂上手機聲此起彼落,這是香菸與手機在惹麻煩,還是人的素質有問題?若此種無視在公共空間須尊重他人,與維護環境的公德素養不能建立,路霸和汙染成了常態,那在修法開給小門後,投機者更會見縫插針,產生更多更大的公害。
所以,在全民公德素養沒有提升前,為了公共空間的品質,只能以法限制,否則不罰,沒有公德心的人會不識相。
西拉雅(北縣新莊/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