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55}以德持戒 受人愛戴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10.02.11
922觀看次
字級

「具戒及正見,住法知真諦,圓滿自所行,彼為世人愛。」———《法句經》



南韓的巨海法師將這首偈頌翻譯成:「具足戒行與內在的智慧、成就真理、體悟『法』的真意、堅守自己的義務,這種人能獲得所有人的愛戴。」根據他的解釋,「內在的智慧」是「內觀」的修行,「真理」是指四種「道果」,「法」是四種真理,即「四聖諦」。

綜合觀之,這意味著遵照佛陀教誨生活的人們是以德持戒、以內在的寂靜來長養智慧,並堅守朝真理邁進的人生。若能體悟「四聖諦」真理,完成一名修行人所應盡的義務,則自然能得到天下人的讚美。

佛陀告誡吾人:不論痛苦與快樂、怨憎與愛戀或富饒與貧苦,我們的心都應不執著,與其讓心隨虛幻現象又哭又笑,還不如以一顆平穩的心來直視真理。然而人們該如何直視真理呢?首先,應當嚴守戒律,令一切眾生獲得安寧。通過持戒獲得的「戒德」當中,有關「生命」的教誨至為重要,人人都應疾呼要「尊重生命」。

海水若髒了就無法捕捉乾淨的魚。食用遭汙染的魚,或是吃下因貪欲而捉來的食物,人類自然就會生病,心性也會變得兇暴。盡可能吃得少、對自己所消費的東西心存感激並常懷謙卑之心,這才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這是在生活中尊重生命、堅守戒德的面貌,也是邁向真理、延續生命的生活方式。

人生中出現痛苦的現象必然有其原因,去除這些原因既是吾人之修行,亦是我們的責任。痛苦的原因既可能是認為自己最好的「自慢」,也可能是貪欲。有時候,我們只考慮自身利益,以致越軌侵害別人,給他人帶來不便。如今若已找到原因,那就應該展開與痛苦原因完全相反的生活。

我們應在生活中減少貪欲,在強調自身利益之前先考慮別人。這似乎不易實踐,但對一個要履行佛弟子的義務與責任、要在生活中修行的人來說,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讓我們堅定信心、抖擻精神,盡全力來履行身為佛弟子的義務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