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桃園縣平鎮市有一位國中校長退休,有不明人士在學校對面公寓,掛上「狂賀校長終於退休」布條,據媒體報導,很可能是這位校長上任後推動常態分班,導致原本的高升學率不斷下滑,懷疑是部分不滿人士所為。
這則看似鬧劇的教育新聞,其實反映了台灣十餘年來推動的教育改革與常態分班表裡不一。教育部要求國高中必須常態分班,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的是以資優班名義,成立各種特殊班級行分班之實,集中「資優」學生以鞏固升學率,暗的還不知有多少假常態分班,真能力分班。
其實,如果常態分班只是依隨機分配法則,將學生打散到各班級,如果能力分班真的能依學生的不同需求與專長,分門別類地施教,而不是以智育成績來將孩子分班的話,能力分班並非不好,常態分班也不一定那麼好。
遺憾的是,從狂賀校長退休的事件推論,張貼紅布條的人考慮的並非讓學生因才施教,而是希望集中「好」學生,施予英才教育,以提高學校升學率,維繫學校名聲。
如果掛布條是學生家長所為,可能是因自己孩子原本是資優生,卻因校長堅持常態分班,結果考不好,而心生怨恨,還可以理解,但如果布條是老師所掛,那問題就很大了,如此強調篩選學生與升學率的教師,真的能作育英才?恐怕只會不斷對自己認可的學生,灌輸錯誤而扭曲的升學主義價值觀,甚至使智育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被迫認識成人社會的無情現實。
前一陣子藝人陳凱倫之子販毒被捕的新聞沸沸揚揚,點出了黑幫進入校園的問題嚴重,然而,我以為黑幫能在校園吸收所謂的壞學生,主要是拜篩選精英的升學主義教育體制之賜,因為分班教育幫黑幫選出被主流社會價值觀淘汰的學生,讓他們可輕鬆吸收這些遭挫折的孩子。
當成人不斷責怪現代的孩子傲慢無禮、自我中心,目無尊長時,是否反省過自己對下一代的態度?如果老師與父母都只以成績來判斷孩子的價值,孩子會感受到這種功利心態,如何會對大人敬愛?
個人認為,桃園縣教育局應該徹查這件事,找出掛布條的人,如果是教師所為,就應該了解其動機與想法,並適度處分,否則,升學主義會橫行校園,繼續荼毒孩子。
羽盷(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