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產品迷思 才吃的有機

林紫韻(台中市/醫師) |2010.02.08
721觀看次
字級

日前傳出信譽不差的大品牌有機產品,有標示不實之嫌,顯示有機產品的認證把關,仍有改進的空間,但民眾的有機迷思,也有必要釐清。

現代社會過度分工,嚴重切割生產消費流程,人們不清楚、不放心環節,才興起有機運動,而有機代表的不僅是一包包印有綠色圖案、標榜不施化學藥劑的食材,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哲學。

有機的可貴在於新鮮與天然,注重農作物的人工栽培與全程呵護,前提是鄰近產地與小規模;而有機的標語是「認識你的農夫,知道你的食物」,精神在於掌握農作生產製作過程,消費者如能探訪產地,熟悉製作環節,才會吃的安心;有機思維更有愛護生態、永續發展的環保理念。

而且,現代人吃得太多太好,「三高」容易上身,防腐劑、添加物也隨之入口,有機的本意正是鼓勵人們放棄過度烹調、精緻化的飲食,還給食物原始風味與營養機能。

但目前業者分工、生產線大量生產的模式,為了提高產量,將種植與加工地點分開,導致長途運輸增加排碳,與有機精神牴觸。

從外國的經驗可知,有機產品商機龐大,當大企業以傳統的產銷模式介入時,往往容易偏離有機的本質,以美國為例,因為有機肉類、奶製品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得跨海由紐澳等國進口,導致成本激增,加工過程繁複,品質更難兼顧。

但目前民眾為了方便,只認品牌、信賴大公司,卻對有機產品生產製造過程一無所悉,如此能吃的安心?

追求健康無須花大錢,回歸簡樸的生活,就有幫助,市面上有機產品價格不斐,一般家庭未必能負擔,若能在自家庭院、陽台、公設地栽種青菜,也能吃到健康的有機食材,親身體驗「汗滴禾下土」,不僅可確保品質,更有享用自身勞動成果的人本意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