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輪狀病毒好發於每年一至三月,二歲以下的嬰幼兒是高危險群,研究顯示,國內流行的輪狀病毒血清型有地域性差異,因此春節南來北往流動的人潮,可能加速病毒傳播;此外,由於輪狀病毒只要少量病毒就會致病,醫師呼籲家中如果有嬰兒,應該即時在八個月大前接種疫苗。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輪狀病毒是冬季常見引起急性腸胃炎的病毒,少數病毒量就可能導致感染,患者會發燒不退、嘔吐不停、水瀉不止,年紀愈小的嬰幼兒,初次感染甚至可能有全身抽搐、重度脫水的嚴重症狀。黃立民表示,國內、外都出現過嬰兒是因為輪狀病毒而被迫暫時關閉的案例;有些孩童玩玩具或領取紅包,也可能成為感染途徑,可見傳染力之強。
黃立民指出,國內常見的輪狀病毒有五種血清型,即使嬰幼兒曾經感染過輪狀病毒,仍有七成以上的機會二度感染其他型別,根據疾病管制局公布的「二○○四至二○○六年台灣孩童感染輪狀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台灣雖然面積不大,北部與南部卻有不同的輪狀病毒流行型別,他認為接種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輪狀病毒疫苗目前仍自費,口服二劑型輪狀病毒疫苗日前完成亞洲三年保護效力追蹤實驗,總計在台灣、香港及新加坡有八千六百八十七名幼兒參與,顯示疫苗有效提供保護力達三年。
黃立民提醒有意願接種的家長,必須在嬰兒八個月大前完成接種;此外,年紀較大的孩童與成人,即使感染引起的腸胃炎不一定很嚴重,仍應勤洗手、注意飲食清潔來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