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第一天考試,有考生姍姍來遲,記者訪問時說出「來混的啦」,對照義工媽媽把考生當子女,擔心他們來不及,催促著趕緊進考場,教人感慨又無奈。
媒體也報導,考試十分鐘左右,就有考生睡覺,為何進了考場不試著作答,是不會答,還是不在意成績?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難道是想向家長交代,或不知讀書所為何事?
今年國文作文題目是「漂流木的獨白」,有人寫漂流木的歸宿,最後成為有用的藝術品,漂流木尚且有利用價值,何況是人?孟子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依佛家言,意念強、有慚愧心和勇猛心,是最殊勝的地方,換句話說,人應該珍惜特點,並善加發揮運用。
學測的意義是對自己負責,是高中三年學習程度的總驗證,不管成績是否理想,重點是絕對不可半途而廢,看看那些身障、罹病的生命鬥士,仍到考場應試,為理想奮戰不懈,教人欽佩;反觀不尊重自己,懶散又輕浮的考生,教人感到可悲。
筆者認為,若沒有意外,七月的指考仍會有「來混的」,因為若只低分就能上大學,想修正觀念,恐怕只是空談,文憑或學歷唾手可得,還有誰在乎態度呢?所以,希望教育制度能大幅檢討,加強學生的學養與內涵,否則年輕人成了空有文憑不具實力,台灣的未來讓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