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家】印象派之父 馬奈 Manet Edouard

朶拉 |2010.01.29
3786觀看次
字級

 
在印象派出現之前,關於西方繪畫藝術的色彩,有這樣的一句話:「陽光照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就是沒照到畫家的畫布上。」
真正把光落實在畫布中的主角,是「馬奈」。雖然這位印象派的先驅一生中沒有參與任何一個印象派畫展。
馬奈(1832年~~1883年)生於法國巴黎一個富有的家庭,身為法官的父親,希望兒子馬奈未來也成為法官。16歲時,父母聽到兒子的志向是畫家,卻要他報考海軍學校,不知道是幸運或者不幸,馬奈並沒有考取。作為見習水手的馬奈,在航行時畫了大量的肖像畫和漫畫,回國後,父母看過他的作品,終於同意讓他學畫。他在美術學院求學期間,富裕的家庭背景,提供他到各國大博物館研究歐洲藝術,並臨摹大師作品的方便。
學院畢業後,他受到西班牙繪畫與日本浮世繪藝術的影響,他的畫既有傳統的堅實基礎,日本畫的平塗技巧,又有西班牙明亮,鮮豔的光感色彩。後來的研究學者都把他當成印象派創始人,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
1860年,他的兩幅作品「父母肖像」和「彈吉他的人」首次入選沙龍展,3年後辦個人畫展。同年,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真正使他名震巴黎,引起激烈的爭論。因為皇帝和衛道者都覺得把裸體的貴婦放在巴黎紳士中間的這種構圖是不道德的。
1865年的巨型畫「奧林匹亞」更驚動了整個巴黎畫壇,雖然反對的聲音非常劇烈,可是,由於他是第一個把印象派的光和色帶進人物畫的畫家,因此被認為是印象派的奠基人。大膽創新的馬奈,屏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在畫中塗上鮮豔奪目的色彩,並將繪畫藝術從向來在追求的三元次立體空間的束縛解放出來,被後來者讚賞有加並遵循依隨。
他的作品主要成就在人物畫,尤其是肖像畫,很能自然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著名的「吹短笛的男孩」在1866年完成,並向沙龍提交參與畫展,卻被官方沙龍評委會拒於門外。也許他的畫法在當時過於超前。「吹短笛的男孩」畫一個皇家衛隊的年輕輕騎兵在吹短笛,他以日本浮世繪的技巧作畫,因此地上絲毫看不到一點影子,人物變得非常平面。他這種二元次的平面創作,在當時是創新之舉。畫的背景是灰底色,色調變化非常細微,他卻清晰地表現出來。整個背景並不確切,只給人一種空氣在男孩周邊流動的印象。男孩、其服裝及短笛構成畫的唯一主題,整幅畫面的構圖簡約和諧。
馬奈喜愛以自然主義的想象處理構圖,從不刻意美化,非常理性地表現自我。他去陳就新的作品影響深遠,在西方美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曾說過「藝術中的簡練是一種必要與雅潔,繁瑣的畫家令人生厭。」馬奈的藝術主張是「為藝術而藝術」。晚年的創作,引起更多爭議,不斷受到保守派的攻擊,但擁有不少擁護者,包括當時的美術部長,1882年獲得「榮譽勳章」。一年後,飽受癱瘓症困擾的馬奈臥床不起,4月在巴黎去世,安葬在帕西墓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