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片名WATER的片名,翻譯為「禍水」,真是高明。蘊含了東方文化或說精準些,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背景。
印度女導演蒂帕梅塔求學過程,經歷西方世界的洗禮,使命感沉重的要以電影改革印度社會的陋規弊習。她的人生三部曲從「慾火」到「塵土」,最終以「禍水」集其大成。
她曾表示,「人生至此、可以無憾」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傳統社會不斷威脅、阻止這部電影的誕生,而她終能在偽裝成另一部電影「滿月」的情況下,以五年的時間、一八○萬美元的經費,將發生在瓦拉納西的故事,移師至斯里蘭卡拍攝完成。
儘管此片在國際間不斷獲得獎項肯定,卻始終不得進入印度國境播映,讓人不禁關懷起至今在印度境內,仍有三千四百萬個寡婦過著影片中日子的問題!
既是導演又是編劇的蒂帕梅塔,將這部電影拍得極有層次:
影片一開始的一潭蓮花池,為「出汙泥而不染」的涵義破了題;這是女主角卡麗安妮對男主角納拉揚的一句對白,也是卡麗安妮在寡婦之家,被要求守貞到死的枷鎖。
在影片前廿分鐘,幾個重要角色依序出場;每一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亮相姿態:八歲小新娘秋雅開心的吃著婚禮才有的甜食,天真調皮的摳弄重病丈夫的腳丫子,渾然不知沖喜後,自己接下來的命運。
寡婦老大──癡肥囂張的出現,長相舉止都像極卡通裡的反派巫婆。至於嚴肅有學問(只有她識字)的大姐,一臉正義、不盲從、不跟人起鬨的做自己該做的事,老的小的都敬畏她這個「權威人士」。
最妙的是,只有卡麗安妮住在樓上,她從樓上俯身向下迎接秋雅的角度、身段和容貌,讓秋雅脫口而出:「你是天使!」每個人都需要天使,卡麗安妮是寡婦之家的天使,卻當不了自己命運的天使──雖然跟其他寡婦相較,唯有她的居住處自成一格,還可以飼養寵物、膜拜自己的神祇、不必剃光頭。
兩個出色的男角也是鮮明的對照,一個是人見人愛的歸國律師納拉揚,穿著、長相、身材、舉止、思想、背景、甚至出場配樂,都是無可挑剔的美好和理想;而皮條客閹人,男著女裝、濃妝豔抹、永遠在暗街陋巷做著最下層的交易。
當受西方教育的男主角,認為傳統諸多陋習需改,身受其害的女性,卻覺得諸多傳統也有好的一面,並願意逆來順受。
沒有一部印度電影是沒有音樂歌舞場面的,這不但滿足了觀眾,也展現了印度文化鮮明的特色。這兩年在國內上演的「寶萊塢之戀」、「雨季的婚禮」到最新的「禍水」,能明顯看見印度片在處理歌舞場面愈趨自然與進步,並漸能與劇情自然銜接。
若要問哪一幕最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卡麗安妮天使般的眼神令人難忘,大姐嬌羞而期待的問秋雅:「我看起來怎樣?」秋雅毫不考慮的回答:「老了!」之後,大姐臉上的失落絕望,還有那名至死渴望甜食的老嫗,幼年出嫁的秋雅,根本未識人生滋味,人生就停格在婚宴的甜食上?酘?酘,在在加深觀眾對童養寡婦的同情,並在現實人生中更疼惜女人。
禍水官網:www.j-ent.com.tw/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