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四十七歲的潘先生是建築工,一年前騎機車和大卡車相撞,頭部骨折且顱內出血,被送進加護病房時一度瞳孔放大,經急救雖挽回一條命,但視神經卻漸萎縮到幾乎失明,直到接受眼眶內針灸療法及服用中藥,視力才漸恢復。
署立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副主任韓豐隆表示,潘先生右眼視力只剩零點一,左眼更只剩零點零五,所幸視神經未完全喪失,於是採行眼眶內針灸療法,以兩吋針刺眼睛附近的「內睛明」及「球後」等主要穴位。
每次留針三十分鐘,每周二至三次,持續治療三個月以上,並輔以枸杞、川芎、菊花、石斛、茺蔚子及車前子等六味藥方為主的濃縮藥水,經過半年針藥齊下療法,患者的視力已有明顯改善,可以連續看兩小時電視也不覺得累。
韓豐隆表示,視神經萎縮多因患者本身肝腎不足,或是外傷的氣滯血瘀所致。治療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運行為先,眼眶內針法不但可調整懸韌帶與睫狀肌緊張度、改善眼房水循環,更可幫助眼底組織與視神經修復,但宜在病發後三個月內治療,再搭配藥物,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