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到歐洲,陪伴為公司開疆闢土的外子,在維也納初識紅酒。它的馥郁柔潤立刻征服了我的味蕾;豔若紅寶石的葡萄酒,從此成為我家餐桌要角。
一位當地友人邀我們品酒,那天的主題是法國亞爾薩斯紅酒,搭配燻鮭魚、鵝肝醬與味道濃重的乳酪,圓潤醇厚的酒香,從舌尖滑過喉頭,伴隨美食與情誼,深入心底,留下最美記憶。
友人說飲紅酒,須搖、嗅、品。輕晃酒杯,讓氧氣融入酒液,才能放出酒香;輕嗅酒杯逸散的氣味,發揮想像;小啜一口,讓酒液布滿口腔四周、舌頭兩側,延伸到喉頭底部,輕滑入胃。「等待三十秒,才能品嘗到酒香。」飲紅酒不僅是享受,也是藝術。
數年後,外子轉調北美矽谷,假日我們常到酒鄉納帕漫遊,在各酒廠葡萄園裡曬太陽、品紅酒之餘,不忘帶回幾瓶。我們的「家」,常滿座同鄉,除還保留「等待酒香」的藝術,佐酒的常是台灣肉粽與炭烤香腸;中西合璧,滿室皆歡。
五年前回到台北,發現紅酒在此已成時尚。只是慣於速食的台北人,缺乏等待酒香的耐心,只講究它的年分、價格;失去的不止是味道,也忽略了紅酒文化的精緻性。時光如水,忽焉已逝;台北人還沒學會等待,紅酒的香氣卻已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