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礎建設 不應只考量錢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 |2010.01.21
946觀看次
字級

交通部退回八條輕軌及捷運興建計畫,理由是沒運量、自償率低等,也就是錢的問題,貴版昨天刊出不同意見的兩篇投稿,姑且不論交通部決策是否正確,我想談談國家基礎建設的問題。

《國家競爭力》的作者說,一個國家多半只有一次大興土木,搞好基礎建設的機會,台灣的機會在上世紀七○至八○年代,那時經濟高度發展,人力、物力及財力具備,選擇了發展工業社會所需的基礎建設(十大建設),交通運輸最重要的項目是興建高速公路,各縣市加強公路建設。

因為經濟高度發展,私人車輛普及,公路使用頻繁,但大舉興建造就了龐大的汽車與機車市場,加上製造業工廠林立,成為日後汙染環境的兇手,而且衝擊了大眾運輸系統,地方都市客運逐漸凋零。

日本的選擇不同,雖然也有綿密的公路網,但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後,考量能源掌握在外國手上,日本政府決定大興鐵路與捷運,讓軌道運輸網密布全國,若再出現石油危機,可以仰賴電氣化鐵路。

因為密度堪稱世界第一的軌道運輸網,創造了高度發達的大眾運輸系統,加上高能源價格,日本人多半選擇以大眾運輸系統代步,發展出足以支撐大眾運輸系統的消費市場;從日本的例子來看,蓋捷運與鐵路的好處是大眾運輸普及,民眾會放棄私人交通工具,既能達成節能減碳效果,又能創造巨大的消費市場。

重要交通運輸工程的確很花錢,不過,同樣是花錢,選擇蓋捷運、鐵路還是高速公路,關鍵卻不在錢,而是一個國家的願景與發展方向藍圖的規畫。

台灣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以什麼產業立國

?需要什麼樣的運輸工具?都是執政者規畫運輸系統時必須考量的,國民的使用習慣可像日本般,日後透過政策引導來建立。

如果以目前國人交通模式評估,興建新的捷運、輕軌電車當然不可行,但如果預估改成減少私家車輛,提倡大眾運輸系統時,會有何種結論?

其實,台灣原本有很好的基礎可興建綿密的輕軌電車與捷運,遍布全台的台糖鐵路已是軌道運輸最好的路線,政府當初只要沿這些路線興建輕軌電車,加上當時徵收土地價格遠比今天低,所需經費並不高,很容易就可發展出不同的交通運輸型態。

如今台灣經濟停滯,政府稅收年年減少,而且不斷舉債,的確無力負擔像捷運這麼高花費的公共建設,加上城鄉人口分布不均,除了大台北都會區,沒有支撐營運的人口規模。

不過,國家基礎建設雖然錢很重要,但更關鍵而根本的應是,執政者對國家的發展願景,而不是只考量錢,所以我認為,還是可考慮興建造價較便宜的路上輕軌電車,在都會區主要幹道上興建較便宜輕軌電車,配合公車運輸網,或許有機會創造出綿密的大眾運輸網,進而節能減碳。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