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談書法】 甲骨文的獸骨全形及拓片

陳俊光 |2010.01.21
1071觀看次
字級


甲骨

拓片

此獸骨全形為牛之肩胛骨,大骨表面所刊刻的文字,正是中國古老的「甲骨文」。於清代光緒三十年(1904)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甲骨文的發現,如東方的一顆明星,璀璨明亮,將學者們目光凝聚於此。

清末任國子監祭酒(國家教育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王懿榮在1899年首先發現甲骨文。其亡故後所藏甲骨大部分被《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收購,然後精選出一千多片甲骨,墨拓後編成《鐵雲藏龜》發行,這是自甲骨文發現後的第一部甲骨書籍,此舉對於甲骨文的傳播有篳路藍縷之功。

甲骨文的發現也引起外國人士關注。例如:美國傳教士方法斂,英國人金璋、法國人威爾茨等人皆將收購的甲骨賣給歐美博物館;除了歐美人之外,日本學者林泰輔亦親自到安陽調查和收集甲骨文並帶回日本。

我國甲骨學專家董作賓畢生研究甲骨,他將殷墟發掘所得上萬文字輯為《殷墟文字甲、乙編》,並克服以往甲骨文研究中的混亂狀態,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依據世系、稱謂、貞人、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十項標准,將殷墟出土的甲骨分為五期,為我們打開三千年前的時空書卷。

甲骨文是書法史上最古老的書體,雖然是刀刻,但肥瘦長短的線條已蘊藏豐富筆意,書寫方法「由上而下」、「自左而右」的形式亦確立,逐漸形成書法所謂的「行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