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味餅不是什麼名產,也不是什麼糕點,而是「寒舍小品」,靈感來自煎餅,動機只為節省,吃起來與傳統早點味道不同,故有「怪味餅」之名。
冰箱裡常存放些許未吃完的堅果、乾果,吃剩的餅乾、糕點,泡不完的咖啡、可可、巧克力,還有雜七雜八的調味料,放太久會變質、變味,丟棄了又可惜,那一天家裡沒有早點,又懶得上街,這些東西就派上用場了。
杏仁粉、瓜子仁、黑芝麻、白芝麻、腰果,葡萄乾、藍莓、蔓越莓、芒果乾、鳳梨乾、蜜餞、洛神花,燕麥、蕎麥、花生、寒天、奶粉、蜂蜜、果糖、黑糖、起司,材料任自己喜歡搭配。先將材料放入一個小盆或大碗(視家人食量),加入麵粉、地瓜粉、太白粉,加水攪拌;喜歡軟嫩水多一點,調成稀狀;喜歡咬勁則水加少一點,用手揉一揉,捏成小麵糰,壓成餅狀,鍋中放一點油,蓋上鍋蓋,以小火煎,等冒出香味,就可起鍋,喜歡鹹味可加鹽、泡麵調味料、紅麴,別有風味。
怪味餅好吃的祕訣在於慢火細焙,火太大會焦黑,水的比例也很重要,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更不能料多粉少,會散開不成形,加太白粉或地瓜粉可有柔嫩的感覺,但不能比麵粉多。
有人喜歡重口味,用較多油去炸,雖好吃,但口感油膩,不符養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