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上人的文章,真是言近旨遠,再生硬晦澀的道理,總是能直指核心,不枝不蔓,扼要親切的解說。在讀《釋迦牟尼佛傳》時,第二遍比第一遍慢了許多,因為發現有些看似尋常的段落,其實並不尋常!比如「如器受於水」之喻,漏器、汙器、覆器三種難成法器的心態,師父上人自然無負擔的就教給了讀者,他老人家確實是善讀、善寫的智者!
如何「如器受於水」,「接受」外在的人、事、物、境?誠如師父所言,必須要先放空,加上虛心、謙和、恭敬、正面解讀,才能幫助自己養成「接受」的習慣。一旦習慣成為第二天性後,心念中的雜訊便會降低,且能自淨其意!
「接受」我之所以為當下之我,要有勇氣、智慧。有勇氣,才能如實地承認我之為我,都是因著自己的造作,不是他者的責任;有智慧,便能分辨那些該放下,那些該好好提起,加以修整。
容易嗎?答案在今後實踐的過程中。只要願意真心「接受」自己,其實不難。
我想,持續閱讀師父上人的書,是洗滌自己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