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推動南非族群和解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前南非總統戴克拉克,最近應「施明德基金會」邀請訪台,在被詢及台灣朝野該如何化解對峙時,強調和談不該追求「全贏」,任何衝突的化解,都有賴營造協商氣氛。
他以南非建構和平的成功經驗為例表示,和談應先自問「我能做什麼」,可操之在我的先做,就算得不到對方的善意回應,大家也會看清楚誰不講理。為政者在尋求協商、解決衝突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人民充分了解情況。
南非過去因為實施種族隔離制度,受到國際長期抵制;而在國內少數白人高壓統治多數黑人,也造成嚴重的黑白對立。裡外都不討好,卻苦無解套之法。
直到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四年戴克拉克擔任南非總統,以悲天憫人胸襟體察時勢,積極推動和解工程,將政權和平移轉黑人領袖曼德拉,讓南非由血腥對抗走向和平共存。這項畫時代的卓越成就,使他在一九九三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反省和寬恕兩帖妙方消弭了南非種族的僵局。白人統治集團的戴克拉克懂得反省,代表被壓迫者的曼德拉懂得寬恕,兩者共同譜出南非的大和解。戴克拉克回顧歷程,強調和談必須「原諒過去的不公義」,原諒不是忘記,是向前看。
他看歐洲國家過去戰爭頻仍,犧牲成千上萬人,都可以演變成歐盟,兩岸未來也有可能發展成聯邦或邦聯制。是否「跳脫統獨路更寬?」政治領袖可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