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二十多歲女子減肥暴瘦後,卻出現說話時,左耳總會聽到回音,甚至聽到自己呼吸聲,醫師指出,這種情形是耳咽管異常開放,當運動員大量流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三叉神經病變、胃食道逆流、懷孕,甚至壓力大時也會發生。
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蕭安穗表示,成人的耳咽管約三公分長,連接耳朵和鼻子,平時大多關著,吞嚥、打哈欠時,才會打開,中耳就能在開啟的瞬間,調節壓力平衡。
當坐飛機在起飛、降落,或搭快速電梯登上一○一大樓,會有暫時性耳朵悶悶或疼痛感,即是耳咽管來不及調整外界大氣壓力迅速變化所致。
蕭安穗說,如果耳咽管一直開著,中耳與鼻咽相通,自己講話聲音,會由喉嚨、鼻子,經過通暢耳咽管傳進耳朵,因而出現耳朵悶脹感、聽到自己說話回音或耳朵共鳴,講話稍大聲,回音更大,臉跟著震動;病況嚴重者,可聽到自己呼吸聲。
有的患者吸鼻子以後,會覺得舒服些,因吸鼻負壓,讓過度打開的耳咽管暫時關閉,但耳膜因負壓吸引,久了會內縮、塌陷,甚至併發膽脂瘤(俗稱珍珠瘤)等一連串後遺症。
也有患者只要平躺、彎腰將頭放在膝蓋上數分鐘,因耳咽管附近軟組織和肌肉充血腫脹,暫時紓解症狀,但沒多久又恢復原狀。
蕭安穗說,日前「台日耳鼻喉科醫學會」研討會,各國醫師建議,可注射玻尿酸或用軟骨、矽膠小管來填塞耳咽管等方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