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先前宣布從五月一日開始禁止出口砂石,儘管四月底宣布暫緩此禁令,但是,根據公平會調查發現,有業者趁機囤積和哄抬價格,造成國內市場供需失衡,今年三月每噸三百一十至三百五十元,上漲至四百四十至五百元,中國進口砂石也從每噸三百至三百二十元,漲至三百八十五至三百九十元。四月底中國決定暫緩實施出口禁令後,台灣砂石價格漲勢未見緩和,中國進口砂石價格則微幅回跌至每噸三百十至三百八十元。
公平會表示,目前台灣砂石庫存量尚有約八百萬立方公尺,以每日需求量十五萬立方公尺計算,足供一兩個月使用。
根據公平會調查,國內約有一千一百家砂石廠,七百多家關閉。目前全國合法的砂石採售業者約有二百多家,國內砂石缺貨及價格上揚問題持績惡化,公平會已啟動緊急案件處理機制,介入查察不當人為因素,公平會專案小組召集人陳榮隆表示,公平會四 月中旬起對台灣一百多家砂石、預拌混凝土廠商展開調查,發現部分業者涉有惡意囤積砂石、拒絕交易、聯合壟斷以哄抬價格行為,其中事證較明確的有五、六家,部分業者囤積量甚至高達三十萬噸。
中部地區有十一家砂石業者各被處以五百五十萬罰鍰。十一家預拌混凝土業者從九十三年起就逐步聯合調漲預拌混凝土的價格,嚴重影響嘉義地區的混凝土市場供需,分別被處以一百八十四萬到五百五十萬元不等的罰鍰。
陳榮隆表示,以高屏地區上漲超過二成最為嚴重,而中部地區從四月起,每出口方砂石單價調漲為六百八十到七百五十元間,漲幅在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二十三之間。
為了解決砂石供需危機,行政院不但成立砂石供需專案小組,更針對未來砂石的發包作業,將其改成「採售分離」方式,也就是業者只負責疏浚和開採砂石,採得砂石後則改由水利署自行販售,避免再有黑道介入和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