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報紙有兩則生態環保新聞,一是中央氣象局公布近百年氣候報告,顯示「台灣在發燒」,百年來平均溫度上升零點八度,而且愈來愈熱,另一則是,環保署表示,繼四大連鎖便利商店業者,不提供免洗筷,明天起百貨公司及賣場美食街也不提供,呼籲消費者自備環保筷,一「筷」為地球降溫。
環保署估計,擴大免洗筷減量後,一年可減少相當於三百五十噸廢棄物、三百二十噸二氧化碳排放,等同少砍一萬一千棵二十年的樹。
我肯定免洗筷減量政策擴大,因為不但可維護個人健康,也能為地球降溫,台灣也受惠。
免洗筷雖號稱「衛生筷」,卻是最不衛生,媒體報導有不肖廠商,將使用過的筷子回收,或為了增加賣相,添加硫酸漂白,近期更檢驗出含有防腐劑,都是致癌物,消費者不能不慎。
為了減少使用免洗筷,民間團體不斷呼籲,基於健康、維護環境、節能減碳及遏止全球暖化等,消費者應自備環保筷,並要求餐廳不再提供。
其實,自備環保餐具已逐漸形成趨勢,某些餐飲店兩者兼備,讓顧客能選擇,民眾用餐也習以為常,希望其他場所如夜市、小吃店、餐廳等也能加入,一旦形成風氣,當民眾「人手一筷」,大量生產自然降低成本,售價就會降低。
歲末年終,學校舉辦聚餐,規定參加者都要自備餐具,以行動支持環保,就是最好的響應,我也呼籲當大「筷」朵頤,「筷」樂享用美食之際,應該想到台灣愈來愈熱,也一「筷」為台灣降溫吧!
妙雲(嘉縣大林/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