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健保財務壓力下,健保局決定在現有總額預算制度下,明年元旦起擴大實施DRGs,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擔心,很多醫院將承受不了隨之而來的虧損,熄燈關門,其中尤以區域醫院受創最深。到時候,大批醫護人員將會被迫離開醫院,進而影響到民眾就醫權益,將會是個「醫療混亂年」。
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無奈說,不管是總額預算制或DRGs,都是控制健保財務不會繼續惡化的手段,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敢將兩種制度綁在一起,以免對醫界造成太大衝擊,台灣卻兩者一起實施,後果可想而知。
面對DRGs即將實施,吳明彥認為,各醫院已開始想辦法因應,也許檢查會少一點,也許藥物會少開一些。他說,健保局推出DRGs,原是要解決醫院浮濫檢查及亂開藥的問題,但得小心醫院把必要的檢查及藥物都省了,吃虧受害的還是病患。
吳明彥表示,醫院管理制度將是勝敗關鍵,管理制度好的醫院,咬著牙也許就撐過了,但一些不擅管理的醫院,恐怕就會從此消失。張煥禎也指出,以壢新醫院來說,近年積極發展社區醫療,管理也做得不錯,但為了生存,未來將會更加強管理力道,可以出院的病患,絕不會讓他多住一天。
署立雙和醫院副院長薛瑞元則認為,應不致出現醫療人球,例如該院住床率僅占八成,且未來病房還會陸續增加,病患就醫或住院,不會拒於門外。
他也說,DRGs並非全沒優點,例如未來的疾病治療會更標準化及合理化,醫院為控管成本,會找出各種疾病最合理的臨床路徑,而各醫院間也會互相比較,再從中找出最理想的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