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有錢的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積了很多功德。一日,他在家裡讀書,忽然看見一個人從窗外走過。他一下子被那人面相吸引住,追出門去,卻已找不見那人了。他喜歡那人喜歡得要命,從此一心想見那人,走遍天下去尋,卻總也找不到。一次在夢中,菩薩問他,他積德很多,有什麼要求沒有。他說他只想見那個人一面。菩薩說,你若真想見那人,一定要捨棄這一世的人身,投生做一棵大樹,五百年後,也許有機會能再見那人一面。他想了很久,因為實在太喜歡那個人了,就決定做一棵樹。
很快他就死去,轉世在河邊做了一棵大樹。五百年來,飽嘗著做樹的痛苦,忍受著風吹雨打,忍受著野獸的折磨,不能移動,不能說話,只為了能見那人一面。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忽然見到一個人遠遠的從河那邊走過來,正是那個他夢寐以求的人。他激動極了,手舞足蹈,使勁地搖著渾身的樹枝樹葉,努力試圖引起那人的注意。他是多麼想讓那人走到他的樹蔭下,休息乘涼啊。只見那人向他走了過來,經過他身邊,瞧都沒有瞧他一眼,徑直走了過去。他想大叫,他想追過去,無奈他只是一棵不能移動,不能說話的樹。
他失望,他委屈,不知道為什麼五百年還修不到這麼一點緣分。當晚又夢到菩薩。菩薩告訴他說,如果他還想見那人,在河邊再做五百年的樹,或許會修到一點緣分的。他覺得既然已經等了五百年,再等五百年也不算什麼。他實在太喜歡那個人了。
就這樣,他在河邊又站了五百年,飽嘗著做樹的痛苦,忍受著風吹雨打,忍受著野獸的折磨,不能移動,不能說話,只為了能再見那人一面。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那個人又遠遠的從河那邊走過來。這回他沒有激動,沒有搖枝動葉,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為了這一日,他捨棄了做人的機會,惻惻地做了一千年的樹,吃過太多的苦,傷過太多的心。他已經能以平靜的心等待那個人的到來。只見那人向他走了過來,走到他的樹蔭底,安然坐了下來,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日。
原來那個人就是佛祖釋迦牟尼,而這棵樹就是那棵菩提樹,後來跟佛祖一起成了佛。當再次仔細咀嚼這故事的時候,它跟我們的現實生活又該是何等的相似。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棵菩提樹,有些人因矢志堅守而終獲成功,有些人因臨陣逃避而慘敗告終。一棵菩提樹,兩種人生態度。芸芸眾生中,我們需要尋找的正是這樣一棵菩提樹,只要值得期待,無論多遠多難,我們都應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