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法愛」中,若得相似的禪定與智慧,不可以生起對法的愛著;若生起法愛,會妨礙獲得真道。故一切諸法,都不出十乘觀法的範疇;故以十乘來標示。
總結
此四分煩惱的內容,具足一切佛法,亦稱為「行於非道,通達佛道」,又名為「煩惱即是菩提」,或稱「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廣說異名
若是廣說「不斷煩惱,而入涅槃」的關係,總有三十六句。但必須先立四句,所謂:一、「不斷煩惱、不入涅槃」(凡夫)、二、「斷煩惱、而入涅槃」(無學人);三、「亦斷亦不斷、亦入亦不入」(學人);四、「非斷非不斷、非入非不入」(為理)。是為根本四句。如左圖。
根本四句
1.不斷煩惱、不入涅槃─凡夫
2.斷煩惱、入涅槃─無學人(證果聲聞)
3.亦斷亦不斷、亦入亦不入─學人(三果向之前)
4.非斷非不斷、非入非不入─理
根本四句,即是所謂:1.凡夫:不斷煩惱、不入涅槃。2. 無學人(證果聲聞)是斷煩惱、入涅槃。3.學人(三果向之前):亦斷亦不斷(因為有些煩惱未斷,有些煩惱已斷)、亦入亦不入(雖入初果或二果或三果,但未真正入四果羅漢而出離三界)。4.理:非斷非不斷(煩惱不是斷與不斷的問題,只因執著而有)、非入非不入(涅槃也不是入與不入的問題,能了知法性,當下即是)。以下,用四句來說明:
一、不入四句
根本的四句,每一句又各開為四句。初四句,是:1.「不斷、不入」,2.「斷、不入」,3.「亦斷、亦不斷、不入」,4.「非斷非不斷、不入」。第一項是起惡的凡夫;第二項是修禪的外道;第三是修禪時生起我見的外道;第四項是落入無記的人。
二、入四句
其次的四句,是:「斷、入」,「不斷、入」,「亦斷亦不斷、入」,「非斷非不斷、入」。第一項是以析法空證悟的無學人(羅漢);第二項是因體法空而證悟無學人;第三是兼修析法空、體法空的兩種學人;第四項是真理法性冥然,即是所謂入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