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苗栗縣一名三十歲婦人,二十七歲起動刀割雙眼皮後,再陸續開眼頭、眼尾、修整疤痕,又嫌雙眼皮過寬、過窄,不斷要求手術修整,近年來已跑遍台北、新竹、苗栗、台中求醫,至今動刀十五次,已花費近二十萬元,但仍不滿意,直到醫師告訴她「妳患了外型不滿意症候群」,婦人才尋求心理諮商。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曾鼎昌說,這名婦人表示剛動完刀時也很滿意,但不到一周就發現雙眼皮不對稱、眼褶有時一寬一窄、有時左高右低,不然就是弧度不一樣,線條不夠漂亮,再加上旁人一句「妳的眼皮不太自然」,她就吃不下、睡不好,甚至沒辦法工作,只想動刀再修整。
曾鼎昌解釋,人的眼睛原本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對稱,整形手術後也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恢復期,但婦人因工作上需與客戶近距離接觸,讓她對外型的焦慮超乎常理,且每次整形之後焦慮更嚴重。她因無法忍受恢復期,造成心理壓力,經轉介心理醫師諮詢,婦人才漸漸釋懷,不再上門求診。
曾鼎昌表示,外型不滿意症候群的病患,會過度憂慮不存在或非極度輕微的外型缺陷,甚至憂鬱到不能工作、影響正常生活,且病患的憂慮不是因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他提醒,近二、三年類似症狀病患有激增趨勢,若病患在同一處動刀超過三次以上還認為無法解決問題,一再要求動刀,可能就患上了「外型不滿意症候群」,應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