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 莫先於食

陸小芬 |2009.12.19
1153觀看次
字級



翻開所有的養生書,一定都會提到飲食。所謂「養生之道,莫先於食」,以及「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食物不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調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

飲食影響生活品質

根據阿蘇吠陀養生法指出,我們所吃到的食物不只造就了我們的身體,也呈現出生命的品質。高生命品質的人總是常與平靜喜樂同在,不生各種妄想、邪念、脾氣;相反的,低生命品質的人總是處於煩惱、憤怒、躁鬱之中,貪婪地追求慾望的滿足,身心烏煙瘴氣。

看看廚房裡放著什麼食物?用什麼方式烹調食物?每天花多少時間用餐?往往就能看出一個人健康與否,生活品質又是如何。至於廚房過分乾淨的,大概就是備而不用,吃的都是外面中央廚房的快餐,這些「老外」族的健康,更值得擔憂。

好的食物也要適量

我們把食物吃到肚子裡面,就是意味著接受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有一句話說:「你吃什麼,你就是什麼」,吃到好的食物,身體、性情就會好;吃到不好的食物,身體、性情就不好,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呢?

西方人有一句諺語說:「一個人的美酒,是另一個人的毒藥」,食物的好與不好,不是絕對的,而是依個人的體質而定,身體需要的食物,就是好的食物。而就算是好的食物,也要適量食用,攝取過量,好也會變成不好。

最終還是回到「平衡」這個最高指導原則,能量與營養是人體需要的,缺少了會讓人生病,但也不是愈多愈好,過多的營養同樣會成為身體的負擔。

不當飲食戕害健康

適當飲食,從積極面來說是要促進身心靈的平衡,從消極面來看,則是一種練習不傷害身體的方式。一般人嘴巴會說要愛惜身體、要保護身體,別人要來傷害我們時,也會奮力抵抗,可是,自己卻常常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傷害身體的行為,尤其是在飲食方面,例如抽菸喝酒、熬夜、吃炸雞薯條、喝可樂汽水等,都是在慢性戕害身心健康。當人們用不當飲食傷害身體時,身體會採取必要措施來抵抗,就是生病,所以生病的積極意義就是在提醒人們,要學習選擇、攝取對健康有助益的食物,不要再繼續傷害下去,否則身體可就要罷工了。

愈麻煩的料理方式,往往也愈破壞食物本身的營養成分,偶爾吃一次滿足口腹之慾是無妨,但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味蕾刺激,就跟健康說掰掰,以免得不償失。

悅性食物吃出好運

如果怕忘記,可以做一張健康烹調飲食的海報,貼在冰箱上,時時提醒自己,不要使用不當的烹調方式,如高溫、油炸或煎炒,造成體內的毒害。

事實上,長期食用悅性食物的人,通常都會長壽,有充沛的活力,很少罹患疾病,並且心情常保愉快,不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原因是,在物質界中,有一種「物以類聚」的特性,長期食用具有良性屬性的食物,會讓身體、心念、氣場,成為良性屬性的因子,也就會吸引讓身心健康長壽的好運,以及真正的吉祥,這是再高明的風水師都沒辦法幫你做到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