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壁畫 賴特獲透納獎

王永和 |2009.12.19
535觀看次
字級

二○○九年英國著名的現代藝術獎「特納獎」日前在倫敦泰特美術館揭曉,以創作複雜、充滿幾何圖形壁畫而聞名的蘇格蘭畫家李查‧賴特(Richard Wright),擊敗另外三名入圍藝術家而獲得此一殊榮。

閃閃發光的蜘蛛網

賴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獲獎作品《無題》,是一幅有巴洛克風格的壁畫,畫中金色的圓形樹葉鋪滿整面牆,其複雜的葉子形狀的壁畫看久了會讓人產生幻覺。「這一切都很美妙」,英國衛報資深藝評家艾德里安‧西勒(Adrian Searle)說:「它們像雲朵,像光線照射在大量的沸騰卷曲上…賴特安靜的繪畫會對人們的視覺系統產生作用。」路透社說,這幅壁畫的美就像蜘蛛網那樣,閃閃發光但存世短暫。

賴特獲獎後表示,自己喜歡表現「現時的脆弱」,希望自己的作品留在觀賞者的記憶中,「我的畫作都是垃圾,影響我的作品的,只有乍現的靈光和與那個時段的聯繫」。他還說,在自己死後什麼也不留下是個好主意。《無題》將於明年一月三日結束展出後就會被以白色水泥漆刷掉,永遠消失,這完全符合賴特的風格。

賴特一九六○年出生於倫敦,曾就讀於蘇格蘭的愛丁堡藝術學院和格拉斯哥藝術學校。他早期原是一名肖像畫家,一九九○年代早期後,轉為以抽象風格的壁畫創作為主,作品曾在五十五屆卡內基國際展中展出,二○○七年也曾在一間空屋子裡,為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作作品。

展覽結束就被刷掉

賴特的展品大多是專門為特定的展覽而創作的壁畫,與傳統壁畫不同的是,賴特的作品存在時間都很短,常常在展覽結束後被粉刷掉,自然無法進行買賣,所以游離於藝術市場之外。賴特解釋,不讓其作品儲存下來的原因,為的是「強調那一刻的存在」。他說,他的創作總是與當時當地的環境融為一體,「也許藝術的短暫存在,強化了它存在的意義。」

賴特說:「有時候我的確感到有些失落,因為這些藝術作品我不可能重複創作了。但或許,這種失落感正是我的藝術的一部分。」

他認為,他的作品更像音樂表演。他解釋說,他的作品存在於創作者與觀賞者的記憶中,不能被擁有、出售或隨身攜帶。有藝術評論家認為,賴特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堅持自己反市場的做法。

賴特在創作中採用的是傳統的壁畫技法:在牆上畫草圖、描摹、上色、貼金。他的壁畫常常沒有題目,但是其原創性、精美華麗以及對展覽空間的巧妙利用,仍然獲得透納獎評審們的青睞。

藝評表示,遠距離欣賞賴特的壁畫,感覺是一個抽象作。大而複雜的幾何圖形,近觀則發現,畫的是太陽的升起或雲彩,不禁令人想起透納的風景畫或布萊克的水彩畫。

彰顯不同藝術觀點

透納獎設立於一九八四年,以英國印象派水彩風景大師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為名,每年頒發給一名五十歲以下的英國藝術家或旅居英國的視覺藝術家。該獎旨在推動公眾對現代英國藝術發展的討論,被譽為歐洲視覺藝術網域最重要、最有聲望的獎項,該獎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的給獎標準充滿爭議,常常頒發給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激進的作品,但也彰顯了不同藝術觀點的價值。

今年評審認為,賴特的作品同樣激進,具有「意義深遠的創意和美」,是「迄今為止最複雜最有野心的作品」。其實,賴特的壁畫原本並不被看好,藝評甚至認為他是最沒有希望得獎的入圍者。「可能人們希望中的當代藝術作品都會令人噁心,但令人噁心的藝術品無法贏得獎項」,賴特說。

今年四十九歲的賴特,在透納獎規定年齡限制的最後一年獲獎。按照慣例,他獲得二萬五千英鎊(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幾萬元)的獎金,賴特說,將用來支付所有因從事創作而產生的帳單。其他三名入圍者分別為久居倫敦的義大利藝術家恩里科‧戴維(Enrico David)、住在倫敦的伯明罕雕塑家羅傑‧海恩斯(Roger Hiorns)與同樣來自格拉斯哥的露西‧史卡爾(Lucy Skaer),雖未獲獎,但仍可各獲得五千英鎊獎金。

(王永和/整理報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