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明集】 死後成名

楊昌年 |2009.12.18
5084觀看次
字級

楊喚(本名楊森1930-1954),天才童話詩人,出生於遼寧興城菊花島,襁褓喪母,母親只給他留下了一條墨綠色的俄國毯子,「代表她淒苦的愛」。幼年飽受繼母虐待,初級農校畢業,當過報社編輯、電影兵、上等兵、文書上士。一九五四年三月七日死在台北市中華路平交道上,年僅二十四歲。

那一年筆者正值大學三年級,我們在學院寫詩(師大細流詩社,大家都寫方方正正的豆腐乾),也知他在軍中寫詩,那天楊喚在柵欄旁等不及搶著過鐵軌,腳被隙縫嵌住而跌倒,兩旁觀者如堵,都叫他「爬!快爬!」可是他沒爬。(一說是他追求北一女的一位才女不成,而自殺)。噩耗得知之後,我曾在紅樓操場徘徊,殘陽如血,愴懷如割,我在想如果是我要不要爬?當時的我貧病交加,每月只有十塊錢公費,扣去理髮三元(只能在校內理便宜的,許是理髮師太疲勞,有一次把我的眉毛也剃掉了),要買肥皂一塊(洗衣用)、買鹽少許(刷牙用,牙膏、牙粉買不起),然後就靠寥寥的所餘苦捱。大鍋菜永遠是胡瓜一味,不吃就得挨餓,情況一如《紅樓夢》中的「噎酸虀」。既然與楊喚一樣的「前途無亮」,我想鐵軌上如果換成是我,我也一定是不爬的了。已經是貧病交加的勉強掙扎,又哪能有勇氣以重殘之身去度今後未知的歲月?那也就只能在心底向我可憐的寡母說一聲:「抱歉」。而放棄了吧!

楊喚死後詩集由光啟社出版,才知道這位一生與幸福、快樂絕緣的詩人,卻能在詩作以愛心大量付出。那「可憐的風沒有家/跑東跑西也找不到一個地方休息

/飄流的雲沒有家/天一陰就急得不住地流眼淚。」該就是他溫和的悲苦自況吧!

《風景集》一再重印,讀者們終能了解他抒情詩的沉悒,童話詩博愛的價值。這就是「死後成名」了。想想那李白:在「水中撈月」的詩情背後,可能就是他侘傺落魄,慘絕苟活的自絕吧!那杜甫,不曾死於顛沛流離、飢寒病苦,卻竟脹死在牛肉白酒的飽啖之後,這兩位大詩人,當在那淒苦大去之際,何曾想到會有詩作流傳,名垂千古?

筆者以為,死後成名或許比那些「秀才人微、取湮當代」的咽恨者差勝一籌,終究也不過是使人扼腕的空寥呵!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