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餛飩的地方名

文廣 |2009.12.17
946觀看次
字級

為什麼北方人叫「餛飩」、廣州人叫「雲吞」的食物,在四川叫「抄手」?

同一種食物有如此多的名字,首先說明它分布廣泛,其次說明人們都喜歡,所以各地另取芳名。

「餛飩」之名最常用,應該是最古老的名字。「餛飩」,最早見諸文字者,是漢揚雄的《方言》:「餅謂之飩。」據明代高承《事物紀原》考,餅始於七國時代,餛飩乃餅的一種。早時的餅中有餡入湯煮之,所以也稱「煮餅」與「湯餅」。後來餛飩店把餛飩作為麵點,成為一種食品。

古人有「冬至日食餛飩」之俗。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誦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意謂「開天闢地」。

「雲吞」則是廣東人對餛飩的俗稱。據說,此食品在唐宋時已傳入廣東。至於何時用「雲吞」二字取代餛飩之稱,有人說始於清代同治年間:

一位湖南人在廣州開了家「三楚麵館」,專營麵食,由於餛飩兩字筆畫太多,所以改寫為「雲吞」。

也有人從二者發音來追溯它們的淵源:「餛」、「雲」二字的粵語發音完全相同,將「餛」簡寫作「雲」,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同理,「飩」字也簡寫成音近的「吞」字,「雲吞」就這樣誕生了。

最奇特的也許是四川的叫法「抄手」。說法有二:

一是指因為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間,就已煮熟上桌。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在成都街上閒逛至一小吃店,問老闆為什麼「餛飩」到這裡變成了「抄手」。老闆也不說話,只將手中餛飩往湯鍋裡一扔,餛飩好了,盛在碗裡,端給食客,口中大叫「抄手二兩」。

另一說法是說它的樣子像一個人抄起兩只手:製作餛飩的最後程序,是將面皮兩頭抄到中間黏緊,這個樣子頗似人們在冬季為避寒將兩手抄在懷中的樣子,所以叫「抄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