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還沒有走出八八水災的噩夢,如今又籠罩在乾旱的陰霾下,難道澇旱相隨是台灣未來的命運?
媒體報導南部幾座水庫上游滿是淤泥、漂流木,水庫成了淤泥場與枯木的墳場,景象教人怵目驚心,更讓人憂心,有識之士呼籲,水庫儲水功能不但銳減,使用壽命也會大幅縮短,水庫在天災人禍下加速敗壞,不久之後我們將無水可用。
為什麼大雨之後,就會有滔滔土石與滾滾原木齊下,是天災,還是不當開發或缺乏管理的濫砍濫伐人禍?但不論如何,政府必須嚴格執行集水區的管理,不能為了少數人的需要,大開方便之門,該遷村、封山的地區,就要盡快辦理。
至於嘉南地區的稻作休耕,地球暖化導致全球缺糧,台灣為了抗旱休耕,台灣的稻米產量、存量夠嗎?休耕不能沒有配套措施,不能讓人民成了無糧可吃的難民。
民以食為天,缺水或無米都是大災難,需要優先火速處理,但看到救災慢半拍、復建聲聲慢,不得不令人心焦,政府已經無暇觀望,必須立即採取行動,馬總統已指示針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在近期內召開「小型國安會議」,盼會前各主管單位能完成因應方案,只待「拍板定案」就全速開動,千萬不要、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力。
張博智(高縣鳳山/備役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