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指稱卡通節目的抽菸鏡頭過多,平均兩集就出現一次,要求代理業者播出時加註警語,或家長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給予正確觀念。
我近來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單位或團體,以保護孩子名義干預言論、創作自由,已到了貼近「法西斯」的態勢,舉凡只要不合乎這些團體的意識形態、價值觀的事物出現在媒體,輕則要求加註警語,重則要求立法禁止、廢除。

孩子當然要關心,只是教育孩子建立正常品格,難道是以禁止所有負面訊息的方式來執行嗎?這和北韓等極權社會,有何兩樣?
首先,我要指出對節目認知的荒謬。世界上不乏充滿色情暴力與抽菸鏡頭的經典作品,衛生署調查指出的《航海王》就是其中之一,是日本知名漫畫改編的動畫,傳達對朋友信守承諾、愛護朋友、鋤強扶弱,堅持信念、永不放棄等核心價值,在日本推出十三年,堪稱是《灌籃高手》後最受日本與台灣歡迎的漫畫作品。
但台灣的調查研究人員,看不見這部作品想要傳達的核心價值,只以內容分析法計算到底出現了幾次抽菸鏡頭,就逕自下結論認為看此節目的孩子很可能模仿,說是一部歌頌海盜的節目,建議NCC禁掉。
試問,如果《航海王》真有衛生署調查的負面影響,為何日本不禁播?如果台灣的政府單位、社會團體或家長,或無法教育孩子欣賞戲劇、文學的核心價值,只在乎呈現的畫面而禁播,恐怕是因噎廢食,未來孩子將沒有鑑賞好作品的文化素養。
其次,我承認是有不遵守規範、道德的媒體,但社會上的負面訊息不見得全來自媒體,孩子的現實生活中,難道沒有負面訊息?何況節目的內容,有不少是虛擬創作,孩子大都知道是假的,縱然有極少數的孩子分不清真實與虛擬的差異,但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不是媒體,而是現代父母沒時間陪伴孩子,把教育責任丟給媒體,卻反過頭來責怪媒體。
媒體節目的製播贊助者,是希望對閱聽人販售商品的企業,當然要搞置入性行銷,家長應該想想自己為何不能多陪孩子看具爭議的節目,給予機會教育?
把問題推給媒體,就好像學生在學校出了事,就怪老師和學校一樣,然而,真正建立孩子是非善惡價值觀的第一個地方,不是學校、媒體,也不是同儕,而是家庭,是父母,對還沒有判別是非善惡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天,就是正義,父母言行舉止才是孩子學好或學壞的關鍵,把孩子學壞歸咎他人或單位,是逃避責任,尋找代罪羔羊的人類劣根性作祟。
多陪孩子看電視、電影、漫畫、小說,適時教育正確的價值觀,才是負責任的家長,如果大人沒做好身教,只一味的禁止或防堵,禁再多也沒用。
宇君(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