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煩惱境中,以十乘觀法來看,已介紹觀煩惱、起慈悲心(明發心)、巧安立觀、破法遍的不思議內容,以下說明其它觀法:
明識通塞
了知,若於即空(真諦)中,反生執著,即是苦集,是名「知塞(了知障道)」;通達苦、集煩惱的實相,是名「知通(了知通達真理之路)」。了知若於各種法藥中,反生執取,即是病,是名「知塞」;能了知各種煩惱病之原理,即是藥方,是名「知通」。執著於法性,是為無明,名之為「塞」;能轉無明(煩惱),當下即是明,名之為「通」。此乃說明通破一切無明煩惱。若於空假中,反生執著,謂之「知塞」。若能如實通達,謂之「知通」。
道品調適
此為觀煩惱時而修助道品。若作觀時,四分煩惱心起,即是汙穢五陰(生起見、愛的心)。生起一陰的妄心,就會生起無量陰(名色有無量種類故)的煩惱;受、想、行、識也是如此無量。
若能體會、通達無量陰,當下是無自性空,就能破除凡夫的顛倒,成就小枯樹(枯,乃煩惱滅除的相貌);若能了知諸陰因緣所生,即是「假」,能破除二乘的顛倒,成就大榮樹(榮,乃菩薩的假觀修持);若能了知諸陰即是中道,即能廢除枯榮的教法,使空有二邊見寂滅,而進入大涅槃;乃至開發三解脫門(空、無相、無作),入清涼池(解脫的境界)也。
明對治
修道時若是遇到障礙時,就應修持相關助道法門,以對治遮障。既然了解煩惱生起的相貌,便應該找尋對治法門以協助修道。因有各種不同煩惱惑,故對治法門也有許多不同。
對外生起貪欲時,修九想的不淨觀來對治;內心生起貪欲時,以八背捨觀想身內不淨、骯髒來對治;內外貪欲同時生起時,以八勝處等觀一切相皆不淨來對治。不問是非道理,無故而發瞋恚,以觀眾生作己親人想的「眾生緣慈」來對治。為外人所惱而生瞋恚(見非法者而生瞋恚),故觀世間諸法及眾生空,乃至涅槃亦不可得的法緣慈來對治。
於諸法執著自性是實有的,或是執著方便以破壞實相,或是執著實相而捨棄方便,以無緣緣慈之自性本淨來對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