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和親第一人 劉細君

陳菽蓁 |2009.12.15
1537觀看次
字級

劉細君〈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美麗瘦弱平凡女子,為了定國安邦而隻身離鄉,前往那千里之外的遙遠異國;用一生的青春換來國境安寧,在漢朝與邊境民族之間綿年不休的兵燹戰禍中,負起了調解與安定的作用,讓兩地的百姓能免於顛沛流離之苦,於和諧平靜中調養生息;讓所有自認強者的男性感到汗顏;讓身為女性者為她們的犧牲與付出、淒清和孤獨寄以同情。

古今多少奇女子,誰似她們--用長長的一生、璀璨寶貴的青春,在孤獨寂寞的異地凋零終老,以換取千萬人所冀望的太平歲月,「故園東望路漫漫」,邊塞大漠的颯颯風聲,渾不似那熟悉的鄉音,鄉關唯有在遙遠的夢裡。

夢中才有昔時的風光笑語,而久違的純真都留與當日出嫁時的搖曳華蓋下,深印在轔轔車馬下的故土中了。

她們的終身大事是皇帝主婚的,嫁妝賞賜豐厚無計、儀帳隊伍迤邐千里。這是多麼悲壯悽涼、多麼不同於過往未來的出嫁儀式啊!在歷史上,人們稱它為--和親。

相較於王昭君的赫赫名氣,史書上記載的漢代和親第一位公主--劉細君,就顯得寂寥冷清得多了。

漢武帝元封六年,為劉細君送嫁的隊伍從長安出發,此一去是距離故鄉八千九百里的烏孫國。烏孫乃漢代西域的一個國家,後代子孫即今之新疆哈薩克族,烏孫王稱為「昆莫」,立國君主名叫「獵驕靡」。

由於烏孫是西域諸國中足以與匈奴抗衡的強國,因此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期能聯合烏孫對抗匈奴。此後烏孫國表示願「以千匹馬聘漢女」與漢王朝永結盟友。

對此,漢武帝經過琢磨思慮後,將這個和親的重責大任,托付在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身上。

  劉細君出身正宗漢室,祖父是漢武帝劉徹之兄劉非,父親是江都王劉建,因此這位漢武帝的侄孫女--史稱「江都公主」的劉細君,從此肩挑起兩國結盟的和平大使身分,遠嫁烏孫國。

那年她二十五歲。作為一位金枝玉葉的公主,劉細君幼年十分坎坷,父親江都王因圖謀造反被查出而自縊身亡,母親也以同謀罪問斬,劉細君因年幼倖免一死而流落民間。後被廣陵王劉胥派人尋回時,已出落得標致動人、才貌不凡。

細君是父母雙亡的罪臣之女,兼且是正宗漢室公主,自然是出塞和親的不二人選,於是武帝一封詔書令細君擔當重任遠嫁烏孫。「賜乘輿服禦物,為備官屬宦官侍禦數百人,賜送甚盛。」豐厚的賞賜代表漢武帝對細君此行的重視。

「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以幣帛賜左右貴人。」劉細君亦不曾辜負使命,用她的豐富才學與不卑不亢的態度,稱職的扮演著外交家角色,成功贏得了烏孫國人心。

  按照烏孫國的風俗,國王死後,年輕的王后必須嫁給王室子孫,漢武帝為了「欲與烏孫共滅胡」,要細君「從其國俗」,細君無奈從命,幾年後病逝,終生埋古異邦,然而五年的烏孫生活,換得兩國人民六十年的安靖。

作為漢室公主,和親的第一人,劉細君的貢獻值得後人細細傳誦回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