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原是賈母身邊的丫鬟,因機伶能幹,被派往怡紅院服侍寶玉,地位僅次於襲人。由於心直口快,每次出場都有驚人之舉,最具代表性的兩次有三十一回的「撕扇」與五十二回的「補裘」。前者她因失手將寶玉扇子跌折,被斥為蠢才,心有未甘地回嘴道:「二爺(寶玉)近來氣大的很!行動就給臉子瞧。」並且說以前連玻璃缸、瑪瑙碗不知打破多少都沒事,這會兒不過一把扇子就給下人臉色看。幾句話下來,說得寶玉要攆她出去。不過當天晚上,寶玉就向晴雯好言相勸,並重新遞與一把新扇子,由她盡興撕著玩,一場主僕不分的鬧劇才結束。
改琦所繪即屬後者,根據的是五十二回的回目「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一旁掌燈者為寶玉。那時晴雯已因夜裡著涼,臥病在床,偏偏寶玉所穿雀金裘披風(俄羅斯孔雀毛織的)燒了一個洞,無人懂得修補,深諳女紅的晴雯一看,即勉強撐著病體熬夜以巧手織補完工。這一補,病體則大傷,從此得了女兒癆(肺結核),在七十七回為王夫人(寶玉母親)所攆,不過理由卻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像林妹妹」的長相,以及「花紅柳綠的妝扮」勾引寶玉。
晴雯雖以病逝告終,但很多紅學家認為她性格上最大的缺點就是主從不分,樹敵太多。
比方:王夫人始終看不順眼她,襲人則向王夫人密告寶玉與姊妹、丫鬟往來過密,甚而寧國府的王善保之妻還中傷晴雯打扮得像西施,妖妖趫趫,不成體統。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導致晴雯被攆。
但外籍學生卻看出晴雯是以短暫的一生向人的不平等說「不」。她和鴛鴦都有剛烈正直的一面,從「撕扇」一事,即知她對寶玉隨便斥責下人蠢才耿耿於懷;而「補裘」一事,則顯示了她對寶玉視自己為知己的一種回報。
在一「撕」一「補」間,不僅平衡了上下主僕的關係,且為男女自由戀愛建立了平等觀(之後寶玉曾以〈芙蓉女兒誄〉祭拜晴雯,思念之情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