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卦‧象〉
完全讀懂名句
在積蓄力量的時候,保持純正的操守和氣節是有力的。在這種情況下,不依靠家裡的力量,在外面做事是吉利的,有什麼難關也很容易度過。
象傳說:天包涵在山中,象徵著蓄積,君子因此多方記取前人的言論、往聖的事蹟,用來培養良好品德。
名句的故事
東漢王符《潛夫論‧贊學》討論到:工匠要做出精美的器物,先要將他的工具整治得很精良,士人要宣揚他的道義,則要多讀書。所以,《易》上說:「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人若學習,就如同器物經過加工修飾一樣。
即使像和氏璧那樣質材優美的玉石,若未經玉人細心雕琢,仍是顆頑石而已。祭祀用的器皿,朝會儀式的禮服,最初也不過是深山裡的木頭和農戶桑家的蠶絲,沒經過工匠熟練的技巧,裁縫精巧的針織,就不可能成為宗廟慶典的禮器和朝見君王的朝服。
《莊子‧逍遙遊》談到極北的邊地,有一隻巨大的鵬鳥,牠的背有幾千里寬闊,翅膀一展開,有如天邊的雲彩般廣大,雖然這隻大鵬鳥,有著堅韌有力的翅膀,但是每年要往南海旅行時,仍得耐心等待六月強勁的海風,才能乘勢迴轉而飛,直上九萬里高空,順利往南飛行。
要行走百里的路途,只要準備一夜的糧食,要往千里的旅程,則必須積聚三個月的糧食。君子多學習前賢的言論事蹟,為的是將來可以承擔更重大更長遠的責任。
歷久彌新說名句
清聖祖康熙皇帝,史上號稱「千古一帝」。他對內制服權臣鰲拜,取得權力;對外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奠定了大清帝國的版圖。他曾留下《教子庭訓格言》教誨他的眾多兒子們,學習前言往行,就在於讀書。易、書、詩、禮、春秋及傳記子史等,都是古代的前賢菁華,各有功用,每天讀些新的東西,就能智識精明,涵養深厚,這就叫「蓄德」。
為人國君者,居處在深宮之內,位居萬人之上,對宮外事情無法親身體驗,對事理無法全面了解,因此,平常必須多看書,知道古人事蹟,才可以減少過錯。
(商周出版社)